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不同地区资源条件约束下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成本分摊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变量注释表第14-16页
1 绪论第16-32页
    1.1 问题提出第16-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1.2 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动向第18-1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1.3 文献综述第21-28页
        1.3.1 平准化能源成本第21-23页
        1.3.2 外部性理论第23-24页
        1.3.3 光伏系统运行状态与运营模式分析第24-25页
        1.3.4 成本分摊问题与合作博弈论第25-27页
        1.3.5 国内外研究不足及改进方向第27-28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8-3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8页
        1.4.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8-29页
        1.4.3 研究方法第29-30页
        1.4.4 技术路线第30-32页
2 我国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技术特点及政策环境分析第32-40页
    2.1 分布式光伏系统分类第32-34页
        2.1.1 无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第33页
        2.1.2 有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第33页
        2.1.3 多能互补微电网发电系统第33-34页
    2.2 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技术特性第34-35页
        2.2.1 光伏电池技术第34页
        2.2.2 储能电池技术第34-35页
        2.2.3 逆变器技术第35页
        2.2.4 控制器及监控技术第35页
    2.3 我国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发展前景分析第35-37页
        2.3.1 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优缺点分析第35-36页
        2.3.2 我国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应用前景分析第36-37页
    2.4 我国现行分布式光伏政策体系分析第37-39页
        2.4.1 项目管理政策分析第38页
        2.4.2 电价和补贴政策分析第38页
        2.4.3 并网政策分析第38-39页
        2.4.4 地方政策分析第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3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平准化能源成本研究第40-53页
    3.1 平准化能源成本测算模型第40页
    3.2 平准化能源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第40-44页
        3.2.1 光照资源的影响第41-42页
        3.2.2 系统价格的影响第42-43页
        3.2.3 电池储能的影响第43-44页
    3.3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平准化能源成本计算结果分析第44-48页
        3.3.1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平准化能源成本计算结果第44-45页
        3.3.2 地方补贴政策对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平准化能源成本的影响第45-46页
        3.3.3 电价政策和平准化能源成本对分布式光伏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第46-48页
    3.4 我国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平准化能源成本预测第48-52页
        3.4.1 成本预测方法选择第48-49页
        3.4.2 未来光伏系统装机容量预测第49-50页
        3.4.3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平准化能源成本预测第50-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外部性分析及收益测算第53-65页
    4.1 外部性理论简介第53页
    4.2 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外部性分析第53-54页
    4.3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相关利益主体收益测算第54-62页
        4.3.1 分布式光伏对电网公司的收益影响(E_e)第55-56页
        4.3.2 分布式光伏对政府的收益影响(E_g)第56-62页
        4.3.3 分布式光伏对居民的收益影响(E_r)第62页
    4.4 各利益主体收益与产业补贴政策之间的转换关系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5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成本分摊模型第65-84页
    5.1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输出特性分析第65-68页
        5.1.1 无储能并网型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光伏输出特性分析第65页
        5.1.2 有储能并网型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光伏输出特性分析第65-68页
    5.2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成本分摊模型第68-83页
        5.2.1 合作博弈论简介与分布式光伏联盟组合形式的分析第68-69页
        5.2.2 无储能并网型分布式光伏成本分摊模型第69-73页
        5.2.3 有储能并网型分布式光伏成本分摊模型第73-83页
    5.3 本章小结第83-84页
6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成本分摊计算及分析第84-98页
    6.1 成本分摊模型计算方法第84-85页
        6.1.1 夏普利值法(Shapley)第84页
        6.1.2 简化的MCRS法第84-85页
        6.1.3 核仁法(Nucleolus)第85页
    6.2 我国不同地区无储能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成本分摊结果分析第85-90页
        6.2.1 计算结果第85-87页
        6.2.2 三种算法对比分析第87-88页
        6.2.3 不同地区资源条件约束对分摊结果的影响第88-89页
        6.2.4 平价与峰谷分时电价下的结果对比分析第89-90页
    6.3 我国不同地区有储能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成本分摊结果分析第90-94页
        6.3.1 计算结果第90-92页
        6.3.2 电池容量对成本分摊结果的影响分析第92-93页
        6.3.3 平价与峰谷分时电价下的结果对比分析第93-94页
    6.4 计算结果与实际补贴政策对比分析第94-97页
        6.4.1 现行补贴政策第94-95页
        6.4.2 未来补贴政策变化情况预测分析第95-97页
    6.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7 我国不同地区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产业政策的改进建议第98-105页
    7.1 补贴政策建议第98-99页
        7.1.1 国家补贴按照光照资源进行分类第98-99页
        7.1.2 地方补贴因地制宜第99页
        7.1.3 储能补贴政策加快出台第99页
    7.2 电价政策建议第99-100页
        7.2.1 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第99-100页
        7.2.2 鼓励分时电价政策实施第100页
    7.3 商业模式建议第100-102页
        7.3.1 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第100-101页
        7.3.2 探索综合能源系统协调模式第101页
        7.3.3 创新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模式第101-102页
    7.4 体制机制建议第102-104页
        7.4.1 突破现有电力体制机制,扩大分布式项目收益第102页
        7.4.2 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第102-103页
        7.4.3 碳市场交易第103-104页
    7.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8 结论及展望第105-109页
    8.1 论文主要结论第105-107页
    8.2 创新点第107-108页
    8.3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其关键策略研究
下一篇: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基本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