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论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其关键策略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18-3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21页
        1.1.2 研究意义第21-25页
    1.2 地下管廊建设运营管理研究综述第25-29页
        1.2.1 必要性的研究第25页
        1.2.2 管理现况研究第25-27页
        1.2.3 管理优化问题研究第27页
        1.2.4 类似公共设施项目建运管理的研究第27-28页
        1.2.5 地下管廊建设运营管理研究的不足第28-29页
    1.3 研究内容第29-31页
    1.4 技术路线第31页
    1.5 创新之处第31-34页
    1.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2 地下管廊建设运营管理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5-63页
    2.1 地下管廊建设运营现状概述第35-40页
        2.1.1 国外建设运营现状第35-38页
        2.1.2 国内建设运营现状第38-40页
    2.2 地下管廊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分类第40-46页
        2.2.1 国外管理模式第40-42页
        2.2.2 国内管理模式第42-46页
    2.3 地下管廊建设运营管理模式评价第46-59页
        2.3.1 评价指标选取第46-49页
        2.3.2 评价模型构建第49-56页
        2.3.3 管理模式分析评价第56-59页
    2.4 地下管廊建设运营管理主要问题梳理第59-61页
        2.4.1 管理模式第59-60页
        2.4.2 融资渠道第60页
        2.4.3 投资控制第60-61页
        2.4.4 后期运营第61页
        2.4.5 政策法规第61页
    2.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3 地下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其关键点第63-85页
    3.1 市场化运作的前提分析第63-69页
        3.1.1 法律权属关系第63-64页
        3.1.2 经济学属性第64-69页
    3.2 M&S模式的构建第69-72页
        3.2.1 M&S模式的理念第69-71页
        3.2.2 M&S模式运作的机制设计第71-72页
    3.3 M&S模式的评价第72-79页
        3.3.1 与传统模式的对比第72-74页
        3.3.2 传统模式的案例分析第74-78页
        3.3.3 管理模式历史发展分析第78-79页
    3.4 M&S模式运行的关键探索第79-84页
        3.4.1 运行和管理的特点分析第79-80页
        3.4.2 融资方式第80-81页
        3.4.3 投资控制第81-82页
        3.4.4 收费定价第82-83页
        3.4.5 法规制度政策第83-84页
    3.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4 实现M&S模式的融资策略研究第85-107页
    4.1 市场化运作资金来源分析第85-86页
    4.2 市场融资渠道的探寻第86-93页
        4.2.1 融资形式分析第86-88页
        4.2.2 融资模式识别和运作流程第88-90页
        4.2.3 网络融资方式第90-93页
    4.3 融资风险的控制第93-105页
        4.3.1 融资风险分析第93-94页
        4.3.2 融资风险因子的筛选第94-99页
        4.3.3 融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第99-100页
        4.3.4 基于熵值法的融资风险因子评价模型第100-102页
        4.3.5 融资风险控制因子的重要程度评价第102-105页
        4.3.6 融资风险控制策略第105页
    4.4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5 运作M&S模式的投资策略研究第107-135页
    5.1 建设投资控制分析第107-108页
    5.2 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找寻第108-110页
        5.2.1 投资规划环节第108-109页
        5.2.2 投资决策环节第109-110页
    5.3 投资路线规划第110-125页
        5.3.1 模拟退火蚁群算法模型构建第111-118页
        5.3.2 地下管廊建设路线优化控制第118-122页
        5.3.3 案例试算第122-125页
    5.4 投资选型决策第125-133页
        5.4.1 鱼聚决策模型构建第126-128页
        5.4.2 投资决策控制第128-130页
        5.4.3 案例试算第130-133页
    5.5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6 推动M&S模式的资金回收策略研究第135-151页
    6.1 效益管理概述第135-136页
    6.2 管理效益分析第136-143页
        6.2.1 费用效益主体第136-138页
        6.2.2 定价经济理论第138-140页
        6.2.3 费用估算和补偿第140-143页
    6.3 收费模型和使用策略的提出第143-150页
        6.3.1 综合费定价影响因子识别第143-145页
        6.3.2 综合收费定价模型的构建第145-150页
        6.3.3 费用模型使用策略的辨析第150页
    6.4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7 保障M&S模式的外部环境策略研究第151-163页
    7.1 外部环境的含义第151页
    7.2 公共政策的梳理第151-155页
        7.2.1 国家层面第152-153页
        7.2.2 标准规范第153页
        7.2.3 现有政策的管理范围第153-154页
        7.2.4 现有政策的不足第154-155页
    7.3 公共政策的完善第155-158页
        7.3.1 成立专门机构第155-156页
        7.3.2 公共政策导向第156页
        7.3.3 政策体系构建第156-158页
    7.4 运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定第158-162页
        7.4.1 国家层面第158-159页
        7.4.2 地方层面第159-160页
        7.4.3 公司层面第160-162页
    7.5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8 工程应用第163-185页
    8.1 工程概况第163页
    8.2 运作机制第163-164页
        8.2.1 建设运营第163-164页
        8.2.2 考核机制第164页
    8.3 规划实施方案第164-167页
        8.3.1 总体系统布局第164-166页
        8.3.2 项目布局第166-167页
    8.4 投融资方案第167-169页
        8.4.1 建设资金计划第167-168页
        8.4.2 资金来源情况第168-169页
    8.5 项目三大片区地下管廊管理模式及策略应用第169-184页
        8.5.1 中心城区地下管廊第169-175页
        8.5.2 郑东新区白沙组团地下管廊第175-180页
        8.5.3 航空港商务区园博园片区地下管廊第180-184页
    8.6 本章小结第184-185页
9 结论与展望第185-188页
    9.1 结论第185-186页
    9.2 展望第186-188页
致谢第188-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203页
附录1 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同融资形式对比第203-205页
附录2 归一化矩阵第205-207页
附录3 地方层面地下管廊相关政策文件汇总第207-209页
附录4 Z市PPP项目支出比例表第209-211页
附录5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音频信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我国不同地区资源条件约束下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成本分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