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虚拟认识探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0页
第二章 虚拟认识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渊源第10-17页
   ·虚拟认识产生的背景第10-12页
     ·虚拟现象成为认识论关注的重点第10-11页
     ·全身心沉浸成为认识论研究的新对象第11页
     ·虚拟实践成为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第11-12页
   ·虚拟认识的历史渊源第12-17页
     ·虚拟认识的技术基础第12-15页
     ·虚拟认识的哲学渊源第15-17页
第三章 虚拟认识的特征和本质第17-24页
   ·虚拟认识的基本内涵第17-20页
     ·虚拟实在技术的内涵第17-18页
     ·虚拟认识的基本内涵第18-20页
   ·虚拟认识的特征分析第20-22页
     ·虚拟认识的基本过程表现为全身心沉浸第20页
     ·虚拟认识中介由互动的人机界面构成第20-21页
     ·虚拟认识中的主客体关系表现为人—机共生性第21-22页
   ·虚拟认识的本质分析第22-24页
     ·虚拟认识离不开虚拟技术的参与第22页
     ·虚拟认识以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为生理基础第22页
     ·虚拟认识依赖于对人类经验的技术处理第22-24页
第四章 虚拟认识系统的要素分析第24-36页
   ·关于虚拟认识主体的分析研究第24-28页
     ·传统认识主体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第24-25页
     ·虚拟认识主体——软智能体的涌现第25-26页
     ·软智能体的特征第26-27页
     ·软智能体的本质第27-28页
   ·关于虚拟认识客体的分析研究第28-32页
     ·传统认识客体的内涵和特征第28页
     ·虚拟认识客体——虚拟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28-29页
     ·虚拟世界的特征第29-31页
     ·虚拟世界的本质第31-32页
   ·关于虚拟认识中介的分析研究第32-36页
     ·传统认识中介的内涵和特征第32-33页
     ·虚拟认识中介——人-机界面的形成和发展第33-34页
     ·人机界面的特征第34页
     ·人机界面的本质第34-36页
第五章 虚拟认识与人的生存发展第36-47页
   ·虚拟认识与思维方式的转变第36-39页
     ·虚拟认识的发展与虚拟思维的形成第36-37页
     ·虚拟思维的作用第37-39页
   ·虚拟认识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第39-42页
     ·传统的学习和教育方式第39-40页
     ·虚拟认识与新的学习、教育方式的形成第40-42页
   ·虚拟认识与生存方式的转变第42-47页
     ·虚拟认识的发展促进人的虚拟生存第42-43页
     ·虚拟生存与人的发展第43-47页
第六章 结语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研究
下一篇:服刑人员思想教育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