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一、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二、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与文化使命 | 第16-24页 |
| (一)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 第16-20页 |
| 1. 电视娱乐节目概念 | 第16-17页 |
| 2. 电视娱乐节目现状 | 第17-19页 |
| 3.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 第19-20页 |
| (二) 电视节目的文化使命 | 第20-24页 |
| 1. 展现经典思想文化知识 | 第21页 |
| 2. 散发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 第21-22页 |
| 3. “寓教于乐”提升审美情趣 | 第22-24页 |
| 三、 河南卫视《汉字英雄》运营模式分析 | 第24-34页 |
| (一) 《汉字英雄》的创办与经营绩效 | 第24-27页 |
| 1.《汉字英雄》的创办 | 第24-25页 |
| 2. 《汉字英雄》的经营绩效 | 第25-27页 |
| (二) 《汉字英雄》的运营模式 | 第27-34页 |
| 1. 创作理念 | 第27页 |
| 2. 节目定位 | 第27-28页 |
| 3. 创作主体 | 第28-29页 |
| 4. 节目模式 | 第29-30页 |
| 5. 主持人与嘉宾 | 第30页 |
| 6. 制作过程 | 第30-31页 |
| 7. 宣传方法 | 第31-32页 |
| 8. 传播渠道 | 第32-34页 |
| 四、 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栏目的文化使命与娱乐精神 | 第34-40页 |
| (一) 《汉字英雄》栏目的文化特征分析 | 第34-37页 |
| 1. 践行“文化中国、文化卫视”的传播理念 | 第34页 |
| 2. 引发人们对汉字学习的重视 | 第34-35页 |
| 3. 重温深厚的中华文明 | 第35页 |
| 4. 展现新一代青少年的个性形象 | 第35-36页 |
| 5. 重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 第36-37页 |
| (二) 《汉字英雄》栏目的娱乐特征分析 | 第37-40页 |
| 1. 天性流露与激情碰撞 | 第37-38页 |
| 2. 节目嘉宾的风趣幽默点评 | 第38页 |
| 3. 节目主持人的幽默互动 | 第38-39页 |
| 4. 集趣味和竞争为一体的节目模式 | 第39-40页 |
| 五、 《汉字英雄》栏目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 第40-46页 |
| (一) 不足之处 | 第40-42页 |
| 1. 节目评判标准和赛制欠妥 | 第40页 |
| 2. “秀”的痕迹过于明显 | 第40-41页 |
| 3. 导致儿童成人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 第41页 |
| 4. 网台之间的持续合作存在隐患 | 第41-42页 |
| 5. 节目版权意识的不足 | 第42页 |
| (二) 应对策略 | 第42-46页 |
| 1. 强化节目创新意识 | 第42-43页 |
| 2. 注重市场调查活动 | 第43-44页 |
| 3. 构建专业化的网台沟通机制 | 第44-45页 |
| 4. 坚守“文化使命”不动摇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