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过程层网络信息流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过程层网络保护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流分析 | 第16-27页 |
2.1 基于琴韵变的继电保护信息流分析 | 第16-21页 |
2.1.1 过程层网络信息流类型分析 | 第16-17页 |
2.1.2 琴韵变继电保护通信配置 | 第17-18页 |
2.1.3 继电保护信息流潮流分布图 | 第18-21页 |
2.2 基于 OPNET 的继电保护信息流动态特性分析 | 第21-24页 |
2.2.1 继电保护通信网络配置方案 | 第22页 |
2.2.2 继电保护仿真场景设置 | 第22-23页 |
2.2.3 继电保护信息流仿真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2.3 继电保护信息流特性研究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信息流异常保护方法 | 第27-34页 |
3.1 过程层网络信息流异常状态及保护策略 | 第27-29页 |
3.1.1 信息流异常状态 | 第27-28页 |
3.1.2 信息流异常的保护策略 | 第28-29页 |
3.2 基于报文解析的信息流异常保护原理 | 第29-33页 |
3.2.1 GOOSE、SV 报文的解析 | 第29-30页 |
3.2.2 信息流异常保护逻辑算法 | 第30-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信息流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模型 | 第34-50页 |
4.1 基于琴韵变的现有继电保护组织形态通信建模 | 第34-36页 |
4.1.1 线路间隔继电保护通信连通图 | 第34-35页 |
4.1.2 主变间隔继电保护通信联通图 | 第35页 |
4.1.3 母联间隔继电保护通信连通图 | 第35页 |
4.1.4 母线保护通信连通图 | 第35-36页 |
4.2 各基础设备元件可靠性参数设定 | 第36-38页 |
4.3 琴韵变现有继电保护组织形态可靠性评估 | 第38-49页 |
4.3.1 单间隔单网保护可靠性评估模型 | 第39-40页 |
4.3.2 双网双套保护可靠性评估 | 第40-42页 |
4.3.3 双网配置主变保护可靠性评估 | 第42-45页 |
4.3.4 母线保护可靠性评估 | 第45-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不同组织形态的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估 | 第50-64页 |
5.1 基于信息共享的新型继电保护的组织形态研究 | 第50-55页 |
5.1.1 基于琴韵变的层次化保护 | 第51-53页 |
5.1.2 相同保护类型集中的保护 | 第53-54页 |
5.1.3 主、后备保护分开集中的保护 | 第54-55页 |
5.1.4 共享后备保护 | 第55页 |
5.2 基于琴韵变的层次化保护组织形态可靠性评估 | 第55-61页 |
5.2.1 各个间隔就地化保护可靠性评估 | 第55-57页 |
5.2.2 站域集中保护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57-59页 |
5.2.3 层次化保护中各个间隔保护配置可靠性评估 | 第59-61页 |
5.3 各保护方案的可靠性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