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构建实证研究--以上海N街道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1-38页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1-16页
        1.1.1 选题缘由第11-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 核心概念界定第16-22页
        1.2.1 社区第16-17页
        1.2.2 公共服务第17-19页
        1.2.3 满意度第19-22页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2-35页
        1.3.1 国外研究述评第22-27页
        1.3.2 国内研究述评第27-35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第35-38页
        1.4.1 研究方法第35-36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36-38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38-43页
    2.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38-39页
        2.1.1 新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第38-39页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开展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的理论支撑第39页
    2.2 顾客满意度理论第39-42页
        2.2.1 顾客满意度理论的主要内容第39-40页
        2.2.2 顾客满意度理论中“期望——实绩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40-41页
        2.2.3 顾客满意度理论嵌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必要性第41页
        2.2.4 顾客满意度理论嵌入公共服务领域的现实性第41-42页
    2.3 社区服务公众满意度理论第42-43页
第3章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构建第43-51页
    3.1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结构变量选取第43-45页
        3.1.1 结构变量的选取第44-45页
        3.1.2 结构变量间结构关系的构建第45页
    3.2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可观测变量选取第45-48页
        3.2.1 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可测变量选取第46-48页
        3.2.2 可观测变量的合理性检验第48页
    3.3 构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第48-49页
    3.4 主要研究假设第49-51页
第4章 上海N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探索性研究过程分析第51-65页
    4.1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简介第51-52页
    4.2 问卷设计第52-54页
        4.2.1 问卷设计的原则第53页
        4.2.2 问卷设计内容设定第53-54页
    4.3 问卷量表项目分析第54-57页
        4.3.1 描述统计量分析第54-55页
        4.3.2 项目分析第55-57页
    4.4 样本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第57-61页
        4.4.1 初始样本问卷信度分析第57-59页
        4.4.2 初始样本问卷效度分析第59-61页
    4.5 初始满意度模型结构变量和观测变量调适第61-65页
        4.5.1 结构变量调整说明第61-62页
        4.5.2 受理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可观测变量修正第62-63页
        4.5.3 修正后的主要研究假设第63-65页
第5章 上海N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测度模型实证研究第65-81页
    5.1 数据的收集第65页
    5.2 样本特征第65-66页
    5.3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66-71页
        5.3.1 信度分析第66-67页
        5.3.2 效度检验分析第67-71页
    5.4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模型拟合度检验分析第71-72页
    5.5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模型各维度与个体特征的关系第72-81页
        5.5.1 社区公众满意度、公众期望、感知质量、公众抱怨性别比较第72-73页
        5.5.2 社区公众满意度、公众期望、感知质量、公众抱怨年龄比较第73-76页
        5.5.3 社区公众满意度、公众期望、感知质量、公众抱怨文化程度比较第76-77页
        5.5.4 社区公众满意度、公众期望、感知质量、公众抱怨不同职业比较第77-78页
        5.5.5 社区公众满意度、公众期望、感知质量、公众抱怨不同收入比较第78-79页
        5.5.6 社区公众满意度、公众期望、感知质量、公众抱怨户籍所在地比较第79-81页
第6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第81-89页
    6.1 研究结论第81-82页
    6.2 提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政策建议第82-87页
        6.2.1 流程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应用第82-83页
        6.2.2 进一步实现从“一口受理”到“一口办理”转变的创新机制第83-84页
        6.2.3 构建一套完善的回应性机制,积极回应社区居民抱怨和投诉第84-85页
        6.2.4 设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专业型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机构第85页
        6.2.5 改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众感知质量第85-86页
        6.2.6 吸纳社区居民参与受理中心事务,提升服务质量第86-87页
    6.3 研究不足以及未来展望第87-89页
        6.3.1 研究不足第87页
        6.3.2 未来展望第87-89页
附录第89-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后记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源流理论视域下的公共政策短期流变研究--以河南省“全省禁燃”为例
下一篇:政府治理与社区自治的衔接和协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