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2.1 全日制自考生 | 第12页 |
1.2.2 学习满意度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5.1 顾客满意度 | 第14-15页 |
1.5.2 终身教育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关于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 第17-22页 |
2.1.1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心理特点的研究 | 第17-18页 |
2.1.2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 第18-20页 |
2.1.3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效能感的研究 | 第20-22页 |
2.1.4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 第22页 |
2.1.5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 | 第22页 |
2.2 关于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研究 | 第22-28页 |
2.2.1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测评结构研究 | 第23-24页 |
2.2.2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视角方面的研究 | 第24-26页 |
2.2.3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 第26-28页 |
2.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28-29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9-33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30-32页 |
3.2.1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量表 | 第30页 |
3.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30-31页 |
3.2.3 自尊量表 | 第31页 |
3.2.4 自我认同感量表 | 第31页 |
3.2.5 学习适应性量表 | 第31页 |
3.2.6 学校认同感 | 第31页 |
3.2.7 班级动机氛围问卷 | 第31-32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32-33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4.1 研究假设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现状 | 第33-37页 |
4.1.1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 第33页 |
4.1.2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4.1.3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34页 |
4.1.4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班级差异分析 | 第34-35页 |
4.1.5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学历期许差异分析 | 第35页 |
4.1.6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生源结构差异分析 | 第35页 |
4.1.7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分析 | 第35-37页 |
4.2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第37-41页 |
4.2.1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与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37页 |
4.2.2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与各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4.2.3 全日制自考生学习满意度与各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38-41页 |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1-48页 |
5.1 学生层面 | 第41-44页 |
5.1.1 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律学习意识 | 第41-42页 |
5.1.2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第42页 |
5.1.3 加强自我管理,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 第42-43页 |
5.1.4 积极融入环境,增强重塑自我的愿望 | 第43-44页 |
5.2 学校与学院层面 | 第44-48页 |
5.2.1 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分类教育 | 第44-45页 |
5.2.2 建立奖学金评定制度,积极导向 | 第45页 |
5.2.3 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建设学风 | 第45-46页 |
5.2.4 健全硬件设施建设,改善环境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