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及对策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前言第7-20页
    (一) 研究现状及意义第7-10页
        1. 研究评述第7页
        2. 国外的研究状况第7-8页
        3. 国内的研究状况第8-9页
        4.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目的和思路第10-13页
        1. 研究目的第10页
        2. 研究思路第10-13页
    (三) 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第13-17页
        1.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3-16页
        2. 研究的现实依据第16-17页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1. 啃老族第17-18页
        2. 高校毕业生“啃老”群体第18-19页
        3. 新失业群体第19页
    (五) 创新之处第19-20页
一、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类型、思想特征及不良影响第20-25页
    (一) 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类型第20-21页
        1. 被动“啃老”型和主动“啃老”型第20页
        2. 完全依赖型和部分依赖型第20-21页
        3. 压力型和休闲型第21页
        4. 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避世隐居型、贪图享受型第21页
    (二) 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思想特征第21-23页
        1. 缺乏独立意识,依赖心强第22页
        2. 缺失责任意识,享乐心重第22-23页
        3. 缺乏抗挫折能力,畏难心重第23页
    (三) 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第23-25页
        1. 导致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第23页
        2. 致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第23-24页
        3. 将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第24页
        4. 带来负面的示范作用和扩散效应第24-25页
二、对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原因分析第25-33页
    (一) 社会因素第25-27页
        1.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第25页
        2. 生活成本剧增,生存压力加重第25-27页
    (二) 家庭因素第27-29页
        1. 家庭教育过程中重物质满足,轻精神交流第29页
        2. 家庭教育过程中重智力教育,轻德行培养第29页
    (三) 学校因素第29-31页
        1. 实践环节薄弱,学生践行能力普遍不高第29-30页
        2. 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缺失,学生职业定位普遍不明确第30-31页
    (四) 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因素第31-33页
        1. 迷恋“体制内”,职业期望单一第31-32页
        2. 倾向外归因,被动应对就业第32-33页
三、对消减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对策探究第33-40页
    (一) 政府方面第33-34页
        1. 营造宽松就业环境,降低就业压力第33-34页
        2. 制定《家长手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第34页
    (二) 家庭教育方面第34-36页
        1. 重视孩子的责任教育,增强孩子责任意识第34-35页
        2. 关注孩子的精神教育,强化孩子抗挫折力第35-36页
        3. 通过“母亲教育”工程,提升母亲的综合素质第36页
    (三) 学校教育方面第36-38页
        1. 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践行能力第36页
        2. 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优势作用,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第36-37页
        3. 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37-38页
    (四) 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第38-40页
        1. 转变观念,主动应战就业第38-39页
        2. 正确归因,自己拯救自己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注释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5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研究生宿舍文化构建研究
下一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