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角蛋白降解菌的发酵条件优化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9页
    1.1 角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1.1.1 角蛋白第14-15页
        1.1.2 角蛋白的结构第15-16页
        1.1.3 角蛋白的降解方法第16-18页
    1.2 角蛋白的应用第18页
        1.2.1 动物饲料第18页
        1.2.2 角蛋白的改性在材料中的应用第18页
        1.2.3 整形美容第18页
    1.3 角蛋白酶的研究进展第18-25页
        1.3.1 角蛋白酶第18-19页
        1.3.2 角蛋白酶的来源第19-20页
        1.3.3 角蛋白酶的分类第20-21页
        1.3.4 角蛋白酶的理化性质第21-23页
        1.3.5 角蛋白酶的降解机制第23-24页
        1.3.6 角蛋白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4-25页
    1.4 角蛋白酶的应用第25-26页
        1.4.1 饲料业第26页
        1.4.2 医药和化妆品第26页
        1.4.3 皮革工业第26页
        1.4.4 环境方面第26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实验技术路线第26-29页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6-27页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页
        1.5.3 实验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羽毛角蛋白降解菌的发酵条件优化第29-43页
    2.1 实验材料第29-31页
        2.1.1 供试菌株第29页
        2.1.2 培养基第29-30页
        2.1.3 实验试剂第30页
        2.1.4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2.2.1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第31-32页
        2.2.2 最陡爬坡实验第32页
        2.2.3 响应面实验第32-33页
        2.2.4 验证实验第33页
        2.2.5 角蛋白酶的酶活测定方法第33-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2.3.1 Plackett-Burman实验第34-35页
        2.3.2 最陡爬坡实验第35-36页
        2.3.3 Box-Behnken实验设计第36-42页
        2.3.4 验证实验第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角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第43-68页
    3.1 实验材料第43-46页
        3.1.1 供试菌株及载体第43页
        3.1.2 培养基第43页
        3.1.3 实验试剂第43-44页
        3.1.4 实验仪器第44-45页
        3.1.5 常用缓冲液第45-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57页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6-47页
        3.2.2 引物设计第47-48页
        3.2.3 角蛋白酶基因全长的克隆第48页
        3.2.4 PCR产物的纯化(胶回收)第48-49页
        3.2.5 角蛋白酶全长基因的磷酸化第49页
        3.2.6 角蛋白酶全长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连接第49-50页
        3.2.7 大肠杆菌感受态(E.coli DH5α)细胞的制备第50页
        3.2.8 重组克隆质粒的转化第50页
        3.2.9 重组克隆质粒DNA的提取第50-51页
        3.2.10 重组克隆质粒的酶切验证第51-52页
        3.2.11 重组克隆质粒的测序第52页
        3.2.12 角蛋白酶基因的克隆第52页
        3.2.13 PCR产物的纯化(胶回收)第52页
        3.2.14 角蛋白酶基因PCR产物和表达载体质粒的酶切第52-53页
        3.2.15 角蛋白酶基因和表达载体质粒双酶切产物的纯化第53页
        3.2.16 表达重组质粒的连接第53页
        3.2.17 大肠杆菌感受态(E.coli BL21)细胞的制备第53页
        3.2.18 重组表达质粒的转化第53-54页
        3.2.19 重组表达质粒DNA的提取第54页
        3.2.20 重组表达质粒的酶切验证第54页
        3.2.21 重组表达质粒的测序第54页
        3.2.22 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第54页
        3.2.23 IPTG浓度的优化第54-55页
        3.2.24 诱导时间的优化第55页
        3.2.25 重组角蛋白酶表达形式的确定第55-56页
        3.2.26 包涵体的纯化第56页
        3.2.27 包涵体的复性第56-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3.3.1 GZD-23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7页
        3.3.2 角蛋白酶基因全长的克隆第57-58页
        3.3.3 重组克隆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验证第58-59页
        3.3.4 重组克隆质粒的测序与分析第59页
        3.3.5 角蛋白酶基因Ke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9-60页
        3.3.6 角蛋白酶基因的扩增第60-61页
        3.3.7 重组表达质粒DNA的鉴定及酶切验证第61-62页
        3.3.8 重组表达质粒的测序与分析第62页
        3.3.9 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第62-63页
        3.3.10 IPTG浓度的优化第63-64页
        3.3.11 诱导时间的优化第64页
        3.3.12 重组角蛋白酶表达形式的确定第64-65页
        3.3.13 包涵体的纯化第65-66页
        3.3.14 包涵体的复性第66-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角蛋白酶的酶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第68-83页
    4.1 实验材料第68-70页
        4.1.1 实验试剂第68-69页
        4.1.2 实验仪器第69-70页
    4.2 实验方法第70-71页
        4.2.1 温度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0页
        4.2.2 角蛋白酶的热稳定性第70页
        4.2.3 pH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0页
        4.2.4 角蛋白酶的pH稳定性第70页
        4.2.5 金属离子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0页
        4.2.6 抑制剂PMSF、螯合剂EDTA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0-71页
        4.2.7 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1页
        4.2.8 有机溶剂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1页
        4.2.9 反应初速度的确定第71页
        4.2.10 Km值与最大反应速度的确定第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82页
        4.3.1 温度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1-72页
        4.3.2 角蛋白酶的热稳定性第72-73页
        4.3.3 pH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3-74页
        4.3.4 角蛋白酶的pH稳定性第74-75页
        4.3.5 金属离子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5-76页
        4.3.6 抑制剂PMSF、螯合剂EDTA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6-77页
        4.3.7 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7-79页
        4.3.8 有机溶剂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第79-80页
        4.3.9 反应初速度的确定第80页
        4.3.10 Km值与最大反应速度的确定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6页
    5.1 结论第83-84页
    5.2 创新点第84页
    5.3 研究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面活性剂对赤霉素和铁元素在植物表面吸收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BWT的快速DNA比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