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3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31页 |
2.1 品牌联合理论概述 | 第21-25页 |
2.1.1 品牌联合定义 | 第21-22页 |
2.1.2 品牌联合的因素构成 | 第22-25页 |
2.1.2.1 品牌知名度 | 第22-23页 |
2.1.2.2 品牌感知质量 | 第23-24页 |
2.1.2.3 品牌联想 | 第24页 |
2.1.2.4 产品匹配性 | 第24页 |
2.1.2.5 品牌匹配性 | 第24-25页 |
2.2 品牌关系质量 | 第25-27页 |
2.2.1 品牌关系质量定义 | 第25页 |
2.2.2 品牌关系质量的维度 | 第25-27页 |
2.3 顾客的购后行为 | 第27-30页 |
2.3.1 顾客的购后行为定义 | 第27-28页 |
2.3.2 购后行为的分类及维度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模型构建及假设的提出 | 第31-42页 |
3.1 模型的构建 | 第31-33页 |
3.2 假设的提出 | 第33-40页 |
3.2.1 品牌知名度对品牌关系质量以及购后行为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顾客感知质量对品牌关系质量以及购后行为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 品牌联想对品牌关系质量以及购后行为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产品匹配性对品牌关系质量以及购后行为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5 品牌匹配性对品牌关系质量以及购后行为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6 品牌关系质量对顾客购后行为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7 品牌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 | 第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检验分析 | 第42-61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4.2 刺激物的选择 | 第42-43页 |
4.3 问卷的设计 | 第43-45页 |
4.3.1 问卷设计过程 | 第43页 |
4.3.2 计量指标及其来源 | 第43-45页 |
4.4 抽样方法及样本的选择 | 第45-47页 |
4.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7-54页 |
4.5.1 描述性分析 | 第47-49页 |
4.5.2 信度分析 | 第49-51页 |
4.5.3 效度分析 | 第51-54页 |
4.6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及假设检验 | 第54-58页 |
4.6.1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54页 |
4.6.2 假设检验 | 第54-58页 |
4.7 中介作用分析 | 第58-5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品牌联合策略实施的建议 | 第61-66页 |
5.1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5.2 品牌联合策略实施建议 | 第62-65页 |
5.2.1 联合企业要以提高品牌资产为重点 | 第62-64页 |
5.2.1.1 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质量 | 第63页 |
5.2.1.2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 第63页 |
5.2.1.3 建立消费者的品牌联想 | 第63-64页 |
5.2.2 提高品牌关系质量 | 第64-65页 |
5.2.3 选择产品匹配度高的品牌联合 | 第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一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