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传导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12-22页
        1.2.1 关于事务所行业专长第12-15页
        1.2.2 关于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和审计质量的涵义与衡量第15-19页
        1.2.3 关于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和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第19-22页
    1.3 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与框架安排第22-25页
        1.3.1 研究目标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页
        1.3.3 研究内容与框架安排第23-25页
第2章 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25-36页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第25-27页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5-26页
        2.1.2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26-27页
        2.1.3 审计质量的信息经济学分析第27页
    2.2 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基础理论分析第27-29页
        2.2.1 重视审计质量的声誉理论诠释第28页
        2.2.2 规避诉讼风险与保证审计质量的“深口袋”理论分析第28-29页
    2.3 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基础理论分析第29-31页
        2.3.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对专业知识、技能的依赖性第29-30页
        2.3.2 审计市场竞争对事务所行业专长形成的影响第30页
        2.3.3 事务所行业专长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技能的促进作用第30-31页
    2.4 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基础理论分析第31-36页
        2.4.1 事务所规模对行业专长的促进作用第31-32页
        2.4.2 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传导作用分析第32-36页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第36-44页
    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第36-38页
    3.2 实证模型设计第38页
    3.3 变量选择第38-44页
        3.3.1 因变量第38-39页
        3.3.2 自变量第39页
        3.3.3 中介变量第39-40页
        3.3.4 控制变量第40-44页
第4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44-59页
    4.1 描述性统计第44-48页
        4.1.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第44-45页
        4.1.2 各行业专家事务所的描述性分析第45-47页
        4.1.3 单因素分析第47-48页
    4.2 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第48-50页
        4.2.1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第48页
        4.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48-49页
        4.2.3 稳健性检验第49-50页
    4.3 事务所行业专长的中介传导作用分析第50-55页
        4.3.1 事务所规模对行业专长的影响分析第50-53页
        4.3.2 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分析第53-55页
    4.4 实证结论分析第55-59页
第5章 政策建议第59-61页
    5.1 事务所坚持“做大”基础上的“做强”第59页
    5.2 政府引导事务所自主发展行业专长第59-60页
    5.3 优化事务所组织结构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 B “十大”、非“十大”与总体样本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对比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伪谱法在最优控制问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绩效影响研究--以广发银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