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业留学生的个案介入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9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 四、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 (三)特色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留学生肄业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一)留学生与肄业留学生定义 | 第16页 |
| (二)个案工作的定义 | 第16-17页 |
| 二、社会工作干预的理论支持 | 第17-19页 |
| (一)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 | 第17页 |
| (二)人本治疗理论 | 第17页 |
| (三)优势视角理论 | 第17-18页 |
| (四)标签理论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个案介入的过程与分析 | 第19-47页 |
| 一、初步接触与建立关系 | 第19-22页 |
| (一)初次面谈 | 第19-22页 |
| (二)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的应用 | 第22页 |
| 二、收集资料 | 第22-24页 |
| (一)直接获得资料 | 第22-23页 |
| (二)间接收集资料 | 第23-24页 |
| (三)问题评估 | 第24页 |
| 三、确定目标和制定工作计划 | 第24-26页 |
| (一)目标阶段划分 | 第24-25页 |
| (二)目标计划书制定 | 第25页 |
| (三)签订工作协议 | 第25页 |
| (四)协议书展示 | 第25-26页 |
| 四、计划执行 | 第26-39页 |
| (一)初级目标阶段 | 第26-31页 |
| (二)中级目标阶段 | 第31-36页 |
| (三)最终目标阶段 | 第36-39页 |
| 五、结案与评估 | 第39-43页 |
| (一)结案与评估 | 第39页 |
| (二)个案工作结案 | 第39页 |
| (三)个案评估 | 第39-43页 |
| 六、留学生肄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7页 |
| (一)文化冲击 | 第43页 |
| (二)语言障碍及学业压力与社会交往 | 第43-45页 |
| (三)自我约束能力的考验 | 第45页 |
| (四)家庭方面的压力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 一、结论与不足 | 第47页 |
| 二、建议 | 第47-50页 |
| (一)国家层面 | 第47-49页 |
| (二)家庭层面 | 第49页 |
| (三)总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