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儒家情理观的介入与朝鲜朝后期汉文小说创作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明清小说儒家情理观概述 | 第14-21页 |
2.1 儒家“情”“理”释义 | 第14-17页 |
2.1.1 儒家文化层面的“情”“理”释义 | 第15-16页 |
2.1.2 古代小说批评中的“情理”观念 | 第16-17页 |
2.2 明清小说中儒家情理观的嬗变轨迹 | 第17-21页 |
2.2.1 以理节情 | 第17-18页 |
2.2.2 崇情黜理 | 第18-19页 |
2.2.3 主情抑理 | 第19-20页 |
2.2.4 情理纠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朝鲜朝后期对儒家情理思想的接受 | 第21-30页 |
3.1 朝鲜朝对中国理学传入的接受 | 第21-22页 |
3.2 朝鲜朝对儒家情理思想的接受 | 第22-24页 |
3.3 朝鲜朝汉文小说中儒家情理观的接受轨迹 | 第24-30页 |
3.3.1 全盘摹写的接受 | 第25-27页 |
3.3.2 同源异流的并行 | 第27-28页 |
3.3.3 本土化的发展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朝鲜朝后期汉文小说创作中的情理观解读 | 第30-38页 |
4.1 作品对现实世界中的情理表达 | 第30-34页 |
4.1.1 理想人格的张扬与“理”的强化 | 第30-31页 |
4.1.2 劝善惩恶与融“情”入“理” | 第31-32页 |
4.1.3 “理”的背离与“情”的破围 | 第32-33页 |
4.1.4 “情”的关怀与“理”的关照 | 第33-34页 |
4.2 作品对虚构理想世界中的情理表达 | 第34-38页 |
4.2.1 有意为小说的自然真性情 | 第34-35页 |
4.2.2 情欲的调控与伦理的张扬 | 第35-36页 |
4.2.3 从心所欲的情理冲突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