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体系 | 第12页 |
1.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论文的体系 | 第12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社会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3-16页 |
(一) 社会管理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概念 | 第13-14页 |
(三) 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概念 | 第14页 |
(四) 社会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1.社会秩序理论 | 第14-15页 |
2.福利国家理论 | 第15页 |
3.“第三条道路”理论 | 第15-16页 |
二、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16-24页 |
(一) 现状 | 第16-18页 |
1.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社会治安管理压力增大 | 第16页 |
2.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引发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多 | 第16页 |
3.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导致各地区间的治安状况更加趋同 | 第16页 |
4.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导致“三非”外国人问题更加凸显 | 第16-17页 |
5.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导致虚拟社会管理的压力逐渐增大 | 第17页 |
6.人的需求极度膨胀导致社会综合管理服务的难度明显加大 | 第17-18页 |
(二) 存在问题 | 第18-20页 |
1.社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 第18页 |
2.社会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 第18页 |
3.社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没能更好地发挥出效果 | 第18-19页 |
4.社会管理工作的经验值没能更好地发挥出效果 | 第19页 |
5.社会管理工作的联动性没能更好地发挥出效果 | 第19-20页 |
(三) 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1.对公安民警的服务理念教育和执法活动监督没有强化 | 第20页 |
2.公安社会管理工作社会化改革没有大力推进 | 第20-21页 |
3.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没有努力构建 | 第21-22页 |
4.一个完整的公安社会管理评价机制没有全力建立 | 第22-24页 |
三、 国内外社会管理经验借鉴 | 第24-34页 |
(一) 英国埃克塞斯郡和伦敦默西塞德地区社会管理经验 | 第24-29页 |
1.埃克塞斯郡警察的利奥波德行动 | 第24-26页 |
2.伦敦默西塞德地区警察的积极警务战略 | 第26-29页 |
(二) 浙江诸暨“枫桥经验” | 第29-31页 |
1.“枫桥经验”的时代背景 | 第29-30页 |
2.“枫桥经验”的渊源 | 第30-31页 |
(三) 国内外经验的启示 | 第31-34页 |
1.公众参与是提高公众社会安全感的最佳手段 | 第31-32页 |
2.警察组织结构和文化的调整是警察社会管理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 第32页 |
3.情报信息是破案和预防犯罪的关键 | 第32页 |
4.做大做强社会管理机构的最基础单元是社会管理的核心所在 | 第32-34页 |
四、 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途径 | 第34-39页 |
(一) 加强完善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格局 | 第34页 |
(二) 强化促进公众参与机制 | 第34-35页 |
(三) 健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 第35-36页 |
(四) 健全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第36页 |
(五) 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机制 | 第36-37页 |
(六) 加强和创新打击犯罪机制 | 第37页 |
(七) 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 第37-38页 |
(八) 建立科学可行的公安社会管理评价机制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