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1.1 现实所趋:针对教师能力研究,现实的趋向 | 第12页 |
1.1.2 课程所需:处于新课改背景下,课程建设的需要 | 第12页 |
1.1.3 发展之义:与实践紧密相连,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1.4.1 能力 | 第21-22页 |
1.4.2 科研能力 | 第22-23页 |
1.4.3 小学教师科研能力 | 第23页 |
1.4.4 中小城市 | 第23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2 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研究设计 | 第25-38页 |
2.1 样本的选择 | 第25-26页 |
2.1.1 样本选择缘由 | 第25页 |
2.1.2 样本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26-38页 |
2.2.1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维度的理论基础 | 第26-34页 |
2.2.2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调查维度 | 第34-38页 |
3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实施 | 第38-42页 |
3.1 进入研究情景 | 第38-40页 |
3.1.1 加入科研团队 | 第38-39页 |
3.1.2 共同进行科研学习 | 第39页 |
3.1.3 了解研究目标的定位 | 第39-40页 |
3.1.4 记录课型框架的搭建 | 第40页 |
3.2 进行参与式观察 | 第40-41页 |
3.2.1 考察课型初步实施 | 第40页 |
3.2.2 参与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40-41页 |
3.3 资料汇总及分析 | 第41-42页 |
3.3.1 汇总成果展示资料 | 第41页 |
3.3.2 考察课题反思 | 第41-42页 |
4 D小学教师科研现状调查结果 | 第42-51页 |
4.1 D小学教师科研论证设计能力现状 | 第42-45页 |
4.1.1 问题发现能力较强,问题处理意识不足 | 第42-43页 |
4.1.2 文献探索水平高低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 第43-44页 |
4.1.3 方案计划能力不足,有待提升与加强 | 第44-45页 |
4.2 D小学教师科研实际操作能力现状 | 第45-46页 |
4.2.1 科研执行力欠缺 | 第45页 |
4.2.2 数据统计能力较弱,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 第45-46页 |
4.3 D小学教师科研报告总结能力现状 | 第46-48页 |
4.3.1 书面表达能力缺乏 | 第46-47页 |
4.3.2 科研反思能力较强 | 第47-48页 |
4.4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4.4.1 理论基础薄弱 | 第48-49页 |
4.4.2 实践方案杂糅 | 第49页 |
4.4.3 总结深化不足 | 第49-51页 |
5 讨论与建议 | 第51-57页 |
5.1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形成原因 | 第51-52页 |
5.1.1 科研氛围不浓厚,科研时间无保障 | 第51页 |
5.1.2 科研资源稍有欠缺,各地区发展不均衡 | 第51页 |
5.1.3 科研意识基本形成,但缺乏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5.1.4 科研知识不足,缺乏专业指导 | 第52页 |
5.2 提升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建议 | 第52-57页 |
5.2.1 发现问题阶段:加强方法理论指导,提升问题发现能力 | 第52-53页 |
5.2.2 分析问题:加强资源供应,促进分析能力提升 | 第53-54页 |
5.2.3 提出假设:注重合作,制定合理解决方案 | 第54-55页 |
5.2.4 验证假设:加强研究训练,合理执行解决问题的路径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