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关于小净距隧道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1.3.1 对小净距隧道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广州地铁21号线12标实际工程简介和具体分组 | 第18-32页 |
2.1 广州地铁21号线12标工程概况 | 第18页 |
2.2 广州地铁21号线12标工程地质条件 | 第18-23页 |
2.2.1 地质岩性 | 第18-19页 |
2.2.2 隧道涌水量预测 | 第19-20页 |
2.2.3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和围岩分级 | 第20-23页 |
2.3 隧道工程的不同分组情况 | 第23-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广州地铁21号线12标小净距隧道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2-56页 |
3.1 小净距隧道的三种开挖方法的数值模拟 | 第32-34页 |
3.1.1 模拟施工开挖过程 | 第33-34页 |
3.2 小净距隧道的数值模拟条件 | 第34-35页 |
3.2.1 模拟区段的地质条件 | 第34页 |
3.2.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3.2.3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34-35页 |
3.3 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模拟 | 第35-55页 |
3.3.1 隧道单洞开挖完成时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35-45页 |
3.3.2 隧道双洞开挖完成时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45-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小净距隧道开挖间距的研究 | 第56-82页 |
4.1 围岩的位移云图 | 第56-60页 |
4.2 围岩的第一、第三主应力云图 | 第60-65页 |
4.3 围岩塑性区的分布 | 第65-68页 |
4.4 不用工况下23+700里程处的位移变化 | 第68-74页 |
4.4.1 不同工况下Z23+700里程处的位移变化 | 第68-71页 |
4.4.2 不同工况下Y23+700里程处的位移变化 | 第71-74页 |
4.5 不用工况下23+708里程处的位移变化 | 第74-80页 |
4.5.1 不同工况下Z23+708里程处的位移变化 | 第74-77页 |
4.5.2 不同工况下Y23+708里程处的位移变化 | 第77-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工程数据处理分析 | 第82-94页 |
5.1 隧道监测点 | 第82-83页 |
5.2 隧道监控量测 | 第83-85页 |
5.2.1 监控量测的必要性 | 第83页 |
5.2.2 监控量测的项目 | 第83-85页 |
5.3 主要控量测项目的技术要求 | 第85-86页 |
5.3.1 拱顶下沉 | 第85页 |
5.3.2 净空变化 | 第85-86页 |
5.4 测点数据分析 | 第86-89页 |
5.4.1 里程23+700处的位移分析 | 第86-88页 |
5.4.2 隧道里程23+708处的位移分析 | 第88-89页 |
5.5 数据结果对比分析 | 第89-92页 |
5.5.1 里程23+700处的对比 | 第89-90页 |
5.5.2 里程23+708处的对比分析 | 第90-9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作者简介 | 第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