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6页 |
1.5 研究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 | 第18-19页 |
2.1.1 企业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风险 | 第18页 |
2.1.2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风险 | 第18页 |
2.1.3 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维护阶段风险 | 第18-19页 |
2.2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 第19页 |
2.3 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 | 第19-20页 |
2.4 基本数学理论 | 第20-21页 |
2.4.1 BP神经网络 | 第20页 |
2.4.2 共轭梯度法 | 第20页 |
2.4.3 合作博弈及shapley值 | 第20页 |
2.4.4 D-S证据理论 | 第20-21页 |
2.5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基于RMMM的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22-55页 |
3.1 基于RMMM的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的组成 | 第22页 |
3.2 评估维度 | 第22-23页 |
3.3 评估指标设置及取值标准 | 第23-41页 |
3.3.1 企业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风险管理的评估指标及取值标准 | 第23-30页 |
3.3.2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风险管理的评估指标及取值标准 | 第30-36页 |
3.3.3 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维护风险管理的评估指标及取值标准 | 第36-41页 |
3.4 评估指标体系 | 第41-45页 |
3.5 评估成熟度等级 | 第45-47页 |
3.5.1 初始级 | 第45-46页 |
3.5.2 可重复级 | 第46页 |
3.5.3 已管理级 | 第46页 |
3.5.4 精确管理级 | 第46页 |
3.5.5 优化级 | 第46-47页 |
3.6 评估方法 | 第47-54页 |
3.6.1 评估方法概述 | 第47页 |
3.6.2 评估方法 | 第47-54页 |
3.7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基于RMMM的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的具体运用 | 第55-67页 |
4.1 F企业基本情况 | 第55页 |
4.2 F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估具体过程 | 第55-64页 |
4.3 F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成熟度 | 第64-65页 |
4.3.1 F企业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风险管理成熟度 | 第64-65页 |
4.3.2 F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风险管理成熟度 | 第65页 |
4.3.3 F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维护阶段风险管理成熟度 | 第65页 |
4.4 F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发展建议 | 第65-66页 |
4.4.1 借鉴国际风险管理经验,加强管理技术创新 | 第65-66页 |
4.4.2 增强人才培养,打造优秀专业型人才 | 第66页 |
4.4.3 密切关注市场环境,不断调整管理策略 | 第66页 |
4.4.4 提高企业文化实力,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 第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7-68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附录1 相关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指标评估 | 第68-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