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导论第16-27页
    一、选题依据第16-18页
        (一) 选题背景第16-17页
        (二) 研究意义第17-18页
    二、研究现状第18-24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8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4页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4-26页
        (一) 研究方法第24-25页
        (二) 研究思路第25-26页
    四、创新之处第26-27页
第一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第27-37页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基本概念第27-29页
        (一) 榜样教育的含义第27-28页
        (二) 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含义第28-29页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第29-37页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榜样教育的思想第29-31页
        (二)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榜样教育的思想第31-33页
        (三)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榜样教育的思想第33-34页
        (四) 国外关于榜样教育思想的经验借鉴第34-37页
第二章 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重要意义第37-41页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途径第37-38页
        (一) 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第37页
        (二) 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导向第37-38页
        (三)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手段第38页
    二、培育和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重要载体第38-39页
        (一) 增强大学生心理认同的保障第38-39页
        (二) 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第39页
        (三) 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键第39页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第39-41页
        (一)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第39-40页
        (二) 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来源第40页
        (三) 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有效供给渠道第40-41页
第三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分析第41-48页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第41-43页
        (一) 问卷调查第41-42页
        (二) 调查结果分析第42-43页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取得的成绩第43-48页
        (一) 大学生榜样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第43-44页
        (二) 高校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榜样模范第44-45页
        (三) 大学生对榜样与偶像的区别有着明显的认识第45-46页
        (四) 大学生对榜样的选择更加凸显自主性第46-48页
第四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8-60页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48-57页
        (一) 榜样教育的选树标准有待优化第48-50页
        (二) 榜样教育的活动开展不够丰富第50-53页
        (三) 榜样教育的践行效果不够理想第53-56页
        (四) 学校榜样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协同作用有待加强第56-57页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7-60页
        (一) 观念滞后——部分高校榜样教育模式相对传统第57页
        (二) 主体变化——大学生自身的差异比较明显第57-58页
        (三) 榜样“异化”——对榜样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入第58页
        (四) 年代变迁——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要求第58-60页
第五章 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第60-75页
    一、拓展榜样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第60-62页
        (一) 深入挖掘榜样教育的精神内涵第60-61页
        (二) 注重榜样教育的持续性和周期性第61-62页
    二、优化榜样教育的选择机制第62-65页
        (一) 榜样的选择应富有时代性第62页
        (二) 榜样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第62-63页
        (三) 榜样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63-64页
        (四) 榜样的选择要突出多样化第64-65页
    三、完善榜样教育的学习环境第65-70页
        (一) 旗帜引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带头作用第65-67页
        (二) 春风沐雨——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第67-68页
        (三) 互惠互利——开发朋辈资源共享机制第68页
        (四) 传承文化——建设榜样教育的红色资源第68-70页
    四、创新榜样教育的践行方式第70-75页
        (一) 完善活动方式,拓展榜样教育的新视角第70-71页
        (二) 开发新媒体教育手段,构建榜样教育新方法第71-73页
        (三) 完善榜样教育的评价机制第73-75页
结束语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第83-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A高校专职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