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振动和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汽车悬架的发展历程及半主动悬架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历程简介第11页
        1.2.2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时滞反馈控制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单自由度汽车非线性半主动悬架时滞反馈控制第17-31页
    2.1 悬架单自由度力学模型第17-18页
    2.2 摄动分析第18-21页
    2.3 悬架参数及时滞控制对系统的影响第21-25页
        2.3.1 被动减振系统第22-23页
        2.3.2 半主动控制减振系统第23-25页
    2.4 定常解的稳定性分析第25-28页
        2.4.1 系统的稳定性边界第25-27页
        2.4.2 控制参数的稳定性分析第27-28页
    2.5 数值仿真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两自由度汽车非线性半主动悬架时滞反馈控制第31-49页
    3.1 悬架两自由度力学模型第31-33页
    3.2 摄动分析第33-36页
    3.3 外激励频率接近振动系统一阶模态下振动方程的平衡解第36-40页
    3.4 时滞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的减振分析第40-44页
        3.4.1 无时滞项被动控制系统的振幅变化第40-41页
        3.4.2 有时滞项的主动控制系统的振幅变化第41-42页
        3.4.3 时滞反馈增益系数的影响第42-44页
    3.5 数值仿真第44-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两自由度线性悬架模型振动实验研究第49-60页
    4.1 实验准备第49-50页
    4.2 实验模型及测试设备介绍第50-54页
        4.2.1 模型结构第50页
        4.2.2 振动信号测试仪器第50-54页
    4.3 线性两自由度模型振动实验研究第54-59页
        4.3.1 模型的模态频率计算第54-55页
        4.3.2 模型的模态分析实验第55-56页
        4.3.3 线性两自由度模型扫频实验第56-58页
        4.3.4 外激励定频为一阶和二阶模态频率处时主系统和隔振器的时域图第58-59页
    4.4 实验总结第59-60页
第五章 两自由度非线性悬架模型振动实验研究第60-70页
    5.1 实验准备第60-61页
    5.2 实验模型非线性部分第61-63页
    5.3 非线性两自由度模型振动实验研究第63-69页
        5.3.1 模型的模态频率计算第63页
        5.3.2 模型的模态分析实验第63-64页
        5.3.3 非线性两自由度模型扫频实验第64-66页
        5.3.4 非线性两自由度模型内共振实验第66-68页
        5.3.5 线性、非线性模型加速度振幅对比第68-69页
    5.4 实验总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总结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页
    参与科研项目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伪随机码调制的车载激光雷达距离速度同步测量方法
下一篇:电动汽车DYC系统与主动悬架系统联合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