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体制论文

大数据时代政府金融监管研究--以“蓉金卫士”平台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的创新性第16-1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政府金融监管第17页
        2.1.2 大数据第17-18页
    2.2 相关理论第18-21页
        2.2.1 公共利益监管理论第18-19页
        2.2.2 监管经济理论第19页
        2.2.3 监管辩证理论第19-21页
第3章 当前政府金融监管现状与机遇第21-28页
    3.1 当前政府金融监管的现状第21-24页
        3.1.1 各省的金融监管职责和组织框架差异性较大第21-22页
        3.1.2 地方金融监管资源有限第22-23页
        3.1.3 省市金融办着力于建立小贷公司的风险防范系统第23-24页
    3.2 大数据与金融监管的融合第24-26页
        3.2.1 大数据改变金融监管模式第24-25页
        3.2.2 大数据提升金融监管效率第25页
        3.2.3 大数据促使金融监管透明第25页
        3.2.4 大数据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第25-26页
    3.3 各地运用大数据进行金融监管概况第26-28页
        3.3.1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型金融业态监测分析平台第26-27页
        3.3.2 贵州省“金融云”平台第27-28页
第4章 “蓉金卫士”金融监管平台案例介绍第28-38页
    4.1 “蓉金卫士”平台的基本情况第28-30页
        4.1.1 “蓉金卫士”平台概述第28页
        4.1.2 “蓉金卫士”平台亮点第28-29页
        4.1.3 “蓉金卫士”平台的系统架构第29-30页
    4.2 “蓉金卫士”平台的组成结构第30-32页
        4.2.1 基础征信架构第31页
        4.2.2 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第31页
        4.2.3 地方金融监管与反欺诈产品第31页
        4.2.4 政府创新应用产品第31-32页
    4.3 “蓉金卫士”平台的主要职能第32-34页
        4.3.1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信用报告第32页
        4.3.2 基于关联方风险传导的评分体系第32-33页
        4.3.3 实时风险信息推送,全面借贷客户管理第33页
        4.3.4 以数据行为与金融思维刻画企业画像第33-34页
        4.3.5 基于决策树的客户评级分析第34页
    4.4 “蓉金卫士”平台的实施成效第34-38页
        4.4.1 有效防控新型金融风险的防控第34-35页
        4.4.2 金融监管科学合理第35-38页
第5章 “蓉金卫士”金融监管平台案例分析第38-44页
    5.1 大数据金融监管带来的影响分析第38-40页
        5.1.1 大数据金融监管带来的技术优势第38-39页
        5.1.2 大数据金融监管带来的理念影响第39-40页
    5.2 当前大数据应用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5.2.1 金融立法赶不上市场创新的步伐第40页
        5.2.2 地方金融监管存在重叠和空白地带第40-41页
        5.2.3 改革不完全制约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第41页
        5.2.4 金融混业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第41页
        5.2.5 缺乏大数据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第41-42页
        5.2.6 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问题第42页
    5.3 当前大数据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2-44页
        5.3.1 “大数据”意识淡薄第42页
        5.3.2 金融监管平台整合作用缺失第42-43页
        5.3.3 缺乏明确的大数据适用范围第43页
        5.3.4 大数据创新技术及人才缺乏的原因第43页
        5.3.5 大数据造成隐私、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第43-44页
第6章 大数据时代政府金融监管的对策建议第44-51页
    6.1 树立大数据金融监管意识第44-45页
    6.2 搭建“五位一体”监管平台第45-46页
        6.2.1 管理一体化第45页
        6.2.2 决策一体化第45页
        6.2.3 数据一体化第45-46页
        6.2.4 系统一体化第46页
        6.2.5 业务一体化第46页
    6.3 确定大数据金融监管范围及内容第46-48页
        6.3.1 数据科学采集和分析方法第46-47页
        6.3.2 开发数据库保存和调用第47页
        6.3.3 分行业监测第47-48页
        6.3.4 布控重点区域第48页
        6.3.5 刻画企业的金融风险画像第48页
    6.4 完善大数据人才机制加快技术创新第48-49页
        6.4.1 建立人才大数据库第48-49页
        6.4.2 给与教育配套支持第49页
        6.4.3 与第三方部门的合作第49页
    6.5 保障大数据信息和隐私安全第49-51页
        6.5.1 完善大数据法律法规体系第49页
        6.5.2 注重隐私安全和保密工作第49-50页
        6.5.3 加快制定数据安全相关规范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锦州农商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南京银行杭州分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