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斜拉桥发展简介 | 第12-14页 |
1.2.1 斜拉桥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2.2 公铁两用桥梁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1.3 桥梁风工程简介及桥梁抖振研究 | 第14-15页 |
1.3.1 抖振频域分析简介 | 第15页 |
1.3.2 抖振时域分析简介 | 第15页 |
1.4 桥梁稳定发展简介 | 第15-16页 |
1.5. 工程概况介绍 | 第16-17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三维空间脉动风场模拟 | 第19-4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自然风特性介绍 | 第19-23页 |
2.2.1 平均风特性描述 | 第19-21页 |
2.2.2 脉动风特性描述 | 第21-23页 |
2.3 风对结构的作用效应 | 第23-28页 |
2.3.1 静风荷载作用 | 第24-26页 |
2.3.2 风的动力作用 | 第26-28页 |
2.4 风场简化处理 | 第28-29页 |
2.5 风场模拟方法 | 第29-31页 |
2.6 主梁及桥墩三维脉动风场模拟 | 第31-43页 |
2.6.1 模拟风场简化 | 第31-32页 |
2.6.2 参数选取 | 第32-33页 |
2.6.3 主梁风场模拟 | 第33-39页 |
2.6.4 桥墩及桥塔风场模拟 | 第39-43页 |
第3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自振特性分析 | 第43-52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3-45页 |
3.3 成桥状态动力特性 | 第45-49页 |
3.4 施工状态动力特性 | 第49-52页 |
第4章 抖振时域分析 | 第52-89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静力三分力系数拟合 | 第52-58页 |
4.3 风荷载描述及施加 | 第58-63页 |
4.3.1 静风荷载描述 | 第59-60页 |
4.3.2 抖振荷载的时域表达 | 第60-62页 |
4.3.3 风荷载施加 | 第62-63页 |
4.4 成桥状态线性抖振时域分析 | 第63-71页 |
4.4.1 成桥状态抖振位移计算结果汇总 | 第63-66页 |
4.4.2 成桥状态抖振内力计算结果汇总 | 第66-71页 |
4.5 施工状态线性抖振时域分析 | 第71-85页 |
4.5.1 最大双悬臂状态抖振位移计算结果汇总 | 第71-74页 |
4.5.2 最大双悬臂状态抖振内力计算结果汇总 | 第74-78页 |
4.5.4 最大单悬臂状态抖振位移计算结果汇总 | 第78-81页 |
4.5.5 最大单悬臂状态抖振内力计算结果汇总 | 第81-85页 |
4.6 抖振计算结果分析讨论 | 第85-86页 |
4.7 影响抖振响应的因素讨论 | 第86-8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成桥状态弹性稳定分析 | 第89-99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结构稳定简述 | 第89-90页 |
5.3 成桥状态弹性稳定分析 | 第90-91页 |
5.4 成桥状态不同活载组合作用下弹性稳定分析 | 第91-96页 |
5.5 侧向风荷载作用对成桥状态弹性稳定分析的影响 | 第96-9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硕士研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