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设计论文

地铁交叉隧道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理论研究第13-18页
    2.1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第13页
    2.2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发展历程第13-14页
    2.3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简介第14-15页
    2.4 现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第15-18页
第三章 LS-DYNA计算理论第18-25页
    3.1 LS-DYNA简介第18页
    3.2 LS-DYNA算法的基本原理第18-19页
    3.3 LS-DYNA常用算法简介第19-25页
第四章 地铁交叉隧道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分析第25-67页
    4.1 交叉隧道简介及其分类第25-26页
    4.2 地震波的选取第26-27页
    4.3 模型的建立第27页
    4.4 边界条件的实现第27-29页
    4.5 不同围岩条件下双孔平行地铁隧道抗震分析第29-49页
        4.5.1 动力分析计算模型第29-30页
        4.5.2 地铁双孔圆形平行隧道X方向激震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4.5.3 地铁双孔马蹄形平行隧道X方向激震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5-49页
    4.6 不同围岩条件下正交地铁隧道抗震分析第49-54页
    4.7 不同围岩条件下空间斜交地铁隧道抗震分析第54-59页
    4.8 不同围岩条件下横通道抗震分析第59-64页
    4.9 不同围岩条件下竖井抗震分析第64-67页
第五章 地铁交叉隧道抗震方法研究第67-77页
    5.1 隧道的一般抗震措施第67-68页
    5.2 隧道抗震措施研究第68-76页
        5.2.1 隧道断面形式研究第69-70页
        5.2.2 隔震层隔震效果研究第70-73页
        5.2.3 衬砌刚度改变抗震效果研究第73-74页
        5.2.4 注浆加固围岩抗震效果研究第74-76页
    5.3 交叉隧道抗震措施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6.1 结论第77页
    6.2 创新点第77-78页
    6.3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所获专利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C-CRASH的汽车—护栏事故再现研究
下一篇: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抖振时域及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