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话语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选秀节目解读--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综述第10-20页
    一、媒介与话语权第10-13页
        (一) 话语的概念第10-11页
        (二) 媒介与话语第11-13页
    二、选秀节目发展现状第13-16页
        (一) 选秀节目的兴起和蓬勃第13-14页
        (二) 选秀节目的疲软期第14页
        (三) 选秀节目的再度发展第14-16页
    三、当前的“梦想”电视话语体系第16-19页
        (一) “梦想”电视文化现象的表征第16-17页
        (二) “梦想”电视话语体系的构建基础第17-19页
    四、《中国好声音》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第一章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态第20-33页
    一、《中国好声音》概况第20-22页
        (一) 《中国好声音》的收视情况第20-21页
        (二) 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评论第21-22页
    二、《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第22-27页
        (一) “盲听——转身”第22-23页
        (二) “金字塔”式的赛制第23-27页
    三、《中国好声音》的参与人物第27-33页
        (一) 选手的“标签化”第27-29页
        (二) 评委的“亲民化”第29-31页
        (三) 主持人的“边缘化”第31-33页
第二章 《中国好声音》的话语权分配第33-43页
    一、《中国好声音》中话语权的掌握者第33-38页
        (一) 节目制作方的绝对话语权第33-36页
        (二) 明星导师的话语权第36-38页
    二、《中国好声音》中话语权的失去者第38-40页
        (一) 被规训的选手第38-39页
        (二) 被娱乐的受众第39-40页
    三、话语权失衡的原因第40-43页
        (一) 制作方VS.学员:媒介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第41页
        (二) 制作方VS.导师:紧密的利益关系第41-42页
        (三) 制作方VS.受众:消费主义和商业话语对大众的宰割第42页
        (四) 导师VS.学员:话语双方社会地位及影响力差距甚大第42-43页
第三章 关于“梦想”话语的思考第43-47页
    一、《中国好声音》对“梦想”话语的构建第43-45页
        (一) 重复提及“梦想”,设置话语导向第43页
        (二) 进行仪式化传播,将节目打造成实现“梦想”的舞台第43-45页
    二、对于《中国好声音》“梦想”话语的批判第45-47页
        (一) 对“梦想”话语的过度开发第45页
        (二) 对“梦想”话语的曲解第45-46页
        (三) 《中国好声音》不是“梦想”的出路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名品折扣网站消费者身份认同探析--以唯品会为例
下一篇:辽宁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直播生活》栏目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