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颗粒物污染 | 第12-14页 |
1.2.2 交通噪音 | 第14-16页 |
1.2.3 总体趋势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2.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页 |
2.2.2 样地选取 | 第18-19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第三章 道路绿化带的降噪效果分析 | 第22-29页 |
3.1 不同绿化带结构在不同宽度下噪声变化分析 | 第22-24页 |
3.2 不同绿化带结构在不同时段下噪音的变化分析 | 第24-27页 |
3.2.1 上午时段不同结构绿化带的降噪对比 | 第25-26页 |
3.2.2 下午时段不同结构绿化带的降噪对比 | 第26-27页 |
3.3 不同绿化带宽度与降噪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页 |
3.4 不同绿化带水平郁闭度与降噪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道路绿化带的滞尘效果分析 | 第29-48页 |
4.1 相同绿化带结构在不同绿带宽度下对颗粒物浓度变化分析 | 第29-32页 |
4.1.1 乔灌草不同宽度绿化带对颗粒物的影响分析 | 第29页 |
4.1.2 灌草结构不同宽度绿化带对颗粒物的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4.1.3 乔草不同宽度绿化带对颗粒物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4.1.4 绿化带宽度与颗粒物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4.2 相同绿化带宽度在不同结构下对颗粒物浓度变化影响的分析 | 第32-34页 |
4.2.1 5 m宽度绿化带下颗粒物变化分析 | 第32页 |
4.2.2 10 m宽度绿化带下颗粒物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4.2.3 20 m宽度绿化带下颗粒物变化分析 | 第33-34页 |
4.3 不同粒级颗粒物在不同绿化带结构和宽度之间变化的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4.4 不同时段下不同结构宽度绿化带的滞尘效应对比 | 第35-38页 |
4.4.1 上午时段不同结构的绿化带滞尘效果对比 | 第36-37页 |
4.4.2 下午时段不同结构的绿化带滞尘效果对比 | 第37-38页 |
4.5 不同绿化带结构下气象因子与颗粒物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 | 第38-48页 |
4.5.1 不同绿化带结构下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 | 第38-42页 |
4.5.2 不同绿化带结构下相对湿度与颗粒物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 | 第42-46页 |
4.5.3 不同绿化带结构下气象指数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不同结构、宽度绿化带滞尘与降噪效果的综合分析 | 第48-53页 |
5.1 总体趋势分析 | 第48-49页 |
5.2 高峰时段分析 | 第49-50页 |
5.3 低谷时段分析 | 第50-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6.2.1 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6.2.2 后续研究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