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选题的依据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自媒体概述 | 第17-22页 |
2.1 自媒体与自媒体时代 | 第17-19页 |
2.1.1 自媒体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自媒体时代 | 第17-18页 |
2.1.3 我国自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19页 |
2.2 自媒体的特征 | 第19-21页 |
2.2.1 自媒体的平民化和自主化特征 | 第19页 |
2.2.2 自媒体的易操作和多样性特征 | 第19-20页 |
2.2.3 自媒体的交互性强和传播迅速的特征 | 第20页 |
2.2.4 自媒体的语境碎片化和难于管理的特征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 网络反腐的含义 | 第22页 |
3.2 网络反腐的有利条件 | 第22-24页 |
3.2.1 不断增长的网民规模 | 第22-23页 |
3.2.2 网络技术的进步与革新 | 第23页 |
3.2.3 网络反腐制度与平台的建立 | 第23-24页 |
3.3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形式 | 第24-26页 |
3.3.1 博客与微博反腐 | 第24页 |
3.3.2 门户网站、网络论坛与社区反腐 | 第24-25页 |
3.3.3 即时通讯工具反腐 | 第25-26页 |
3.3.4 其他形式的自媒体反腐 | 第26页 |
3.4 传统反腐的困境和自媒体对网络反腐的助推作用 | 第26-30页 |
3.4.1 传统反腐的困境 | 第26-27页 |
3.4.2 自媒体的发展为网络反腐提供技术与平台 | 第27-28页 |
3.4.3 官民借助自媒体沟通的意愿 | 第28-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的阶段性发展及影响 | 第31-38页 |
4.1 网络反腐的阶段性发展:以典型案例为线索 | 第31-33页 |
4.1.1 网络反腐的兴起阶段:以“天价烟”事件为例 | 第31-32页 |
4.1.2 网络反腐的活跃阶段: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 | 第32页 |
4.1.3 网络反腐中司法公开尝试阶段:以薄熙来庭审案为例 | 第32-33页 |
4.2 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 第33-37页 |
4.2.1 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2 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3 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 | 第38-45页 |
5.1 网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5.1.1 网民知识与道德素质的参差不齐 | 第38页 |
5.1.2 网络意见领袖的行为缺乏规范 | 第38-39页 |
5.1.3 自媒体“记者”在反腐中缺乏专业的素养 | 第39页 |
5.2 网络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5.2.1 网络中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 第39-40页 |
5.2.2 网络信息转化平台缺乏 | 第40-41页 |
5.2.3 对网络不良信息监管技术的缺乏 | 第41页 |
5.2.4 自媒体平台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5.3 政府在网络反腐中的问题 | 第42-43页 |
5.3.1 网络反腐中法制的缺失 | 第42页 |
5.3.2 部分政府部门或领导人对网络反腐的排斥 | 第42-43页 |
5.3.3 政府在网络反腐中的滞后性 | 第43页 |
5.3.4 网络反腐对象官员的级别低 | 第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6章 自媒体时代完善网络反腐的对策分析 | 第45-55页 |
6.1 从网民层面分析 | 第45-47页 |
6.1.1 从法律角度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规范 | 第45页 |
6.1.2 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 第45-46页 |
6.1.3 提高意见领袖的责任感与舆论引导作用 | 第46-47页 |
6.2 从网络层面分析 | 第47-51页 |
6.2.1 解决网络的“数字鸿沟”问题 | 第47-48页 |
6.2.2 建设网络信息转化平台 | 第48-49页 |
6.2.3 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网络监管技术 | 第49页 |
6.2.4 加强与传统媒体在网络反腐上的合作 | 第49-50页 |
6.2.5 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督与制约 | 第50-51页 |
6.3 从政府层面分析 | 第51-54页 |
6.3.1 完善网络反腐相应法律法规 | 第51-52页 |
6.3.2 加强政府机关网络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 第52-53页 |
6.3.3 政府及时反馈网络反腐信息 | 第53页 |
6.3.4 以国内外反腐理论和实践推动网络反腐新进展 | 第53-5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