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绪论 | 第16-2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一)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6页 |
(二)教育评价政策细化的应然结果 | 第16-18页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18-19页 |
(四)学生评价活动的现实需要 | 第19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9-2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2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20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3页 |
(一)研究基本思路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23-27页 |
(一)问卷的收集与整理 | 第23页 |
(二)课堂教学视频的收集与整理 | 第23-25页 |
(三)学生作业及试卷的收集与整理 | 第25-26页 |
(四)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26-27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27-41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7-30页 |
(一)能力 | 第27页 |
(二)评价 | 第27-29页 |
(三)评价能力 | 第29页 |
(四)教师评价能力 | 第29-3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30-41页 |
(一)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 | 第30-32页 |
(二)关于教师评价能力的研究 | 第32-36页 |
(三)关于课堂评价的研究 | 第36-38页 |
(四)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 | 第38-39页 |
(五)文献述评 | 第39-41页 |
第二章 教师评价能力的理论表征 | 第41-61页 |
一、教师评价能力的内容:基于六个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 | 第41-52页 |
(一)教师专业标准中关于教师评价能力的内容 | 第41-47页 |
(二)教师专业标准视域下教师评价能力的维度分析 | 第47-52页 |
二、教师评价能力的内容:基于专家咨询结果的分析 | 第52-56页 |
(一)专家咨询问卷编制 | 第52页 |
(二)专家样本选择 | 第52页 |
(三)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三、教师评价能力的内容:基于评价形式的分析 | 第56-59页 |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 第56-59页 |
(二)形成性评价能力与终结性评价能力 | 第59页 |
四、教师评价能力的理论表征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的现状 | 第61-82页 |
一、问卷编制 | 第61-65页 |
(一)问卷初步编制 | 第61页 |
(二)问卷试测 | 第61-64页 |
(三)正式问卷确立 | 第64-65页 |
二、调查对象总体情况 | 第65-66页 |
三、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的现状 | 第66-81页 |
(一)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总体水平较高 | 第66页 |
(二)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在各维度上不均衡 | 第66-70页 |
(三)不同群体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水平差异分析 | 第70-81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的实践样态 | 第82-100页 |
一、小学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能力的实践样态 | 第82-95页 |
(一)部分教师忽视评价目标,而仅关注教学目标 | 第82-84页 |
(二)更多关注师评生,较少关注学生自我评价 | 第84-86页 |
(三)学生个体评价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集体评价 | 第86-89页 |
(四)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缺少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 第89-92页 |
(五)教师的评价语言呈两极化趋势 | 第92-95页 |
二、小学数学教师终结性评价能力的实践样态 | 第95-98页 |
(一)各类试题均非教师独立自主命制 | 第95-97页 |
(二)对练习采取等级制评价,对试卷采取分数制评价 | 第97页 |
(三)在书面评价中,J 校数学教师更多使用学生评语 | 第97-98页 |
(四)在试卷分析及家庭作业评价中,D 校数学教师较多借助家长力量 | 第98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0-111页 |
一、教师个体因素 | 第100-105页 |
(一)根本因素:教师的学生评价观 | 第100-101页 |
(二)核心因素: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程度 | 第101-103页 |
(三)关键因素:教师的评价知识水平 | 第103-105页 |
二、外部环境因素 | 第105-110页 |
(一)考试文化因素:教师、学生评价方式 | 第105-107页 |
(二)课程因素: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中三维目标的比例 | 第107-108页 |
(三)支持因素:“评价主题”研究与培训经历 | 第108-109页 |
(四)非教育类因素:利益相关者的行动方式 | 第109-110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的发展路径探析 | 第111-130页 |
一、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自我改进 | 第111-119页 |
(一)遵循评价伦理: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基本前提 | 第111-114页 |
(二)提升评价自主: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源动力 | 第114-115页 |
(三)锻造评价机智: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关键手段 | 第115-116页 |
(四)学习反思性评价知识: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石 | 第116-117页 |
(五)革新学生评价方法: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实践策略 | 第117-119页 |
二、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学校行动 | 第119-128页 |
(一)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评价能力发展机制 | 第119-121页 |
(二)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学校行动—基于N校小学数学评价实践的反思 | 第121-128页 |
三、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外部支持 | 第128-129页 |
(一)考试文化走向评价文化 | 第128页 |
(二)合理调动家长的辅助作用 | 第128-129页 |
(三)各级教师培训中适当增加“评价”主题 | 第129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0-135页 |
一、结论 | 第130-132页 |
(一)确立了教师评价能力的主要内容 | 第130页 |
(二)样本教师评价能力水平较高,终结性评价能力相对强于形成性评价能力 | 第130-131页 |
(三)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受教师个体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 第131-132页 |
(四)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应聚焦教师自我改进、学校行动及外部支持 | 第132页 |
二、改进建议 | 第132-133页 |
(一)需进一步完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评价的内容 | 第132页 |
(二)一线教师应协同发展评价能力与教学能力 | 第132-133页 |
(三)小学数学教师可尝试非纸笔测试等评价方法 | 第133页 |
三、讨论 | 第133-135页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3页 |
(二)研究的局限 | 第133-134页 |
(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4-135页 |
结语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4页 |
附录 | 第144-16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