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老化沥青再生剂研发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2.2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沥青再生原理 | 第16-18页 |
1.3.2 现有再生剂性能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21-22页 |
1.5 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沥青再生剂的研发与制备 | 第24-40页 |
2.1 废旧沥青抽提及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5-29页 |
2.2.1 基础油分 | 第25-26页 |
2.2.2 增塑剂 | 第26-27页 |
2.2.3 抗老化剂 | 第27-28页 |
2.2.4 基质沥青 | 第28页 |
2.2.5 实验室老化沥青 | 第28-29页 |
2.3 再生剂制备工艺 | 第29-30页 |
2.4 再生剂配合比确定 | 第30-33页 |
2.4.1 增塑剂掺量的确定 | 第30-31页 |
2.4.2 抗老化剂掺量的确定 | 第31-33页 |
2.5 再生剂最佳掺量的确定 | 第33-38页 |
2.5.1 轻度老化沥青再生剂掺量确定 | 第34-36页 |
2.5.2 重度老化沥青再生剂掺量确定 | 第36-38页 |
2.6 再生剂性能测试 | 第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性能影响 | 第40-60页 |
3.1 再生剂对轻度老化沥青的性能影响 | 第40-49页 |
3.1.1 常规物理性能 | 第40-42页 |
3.1.2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 第42-44页 |
3.1.3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性能 | 第44-46页 |
3.1.4 低温弯曲蠕变性能 | 第46-48页 |
3.1.5 抗老化性能 | 第48-49页 |
3.2 再生剂对重度老化沥青的性能影响 | 第49-58页 |
3.2.1 常规物理性能 | 第49-52页 |
3.2.2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 第52-53页 |
3.2.3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性能 | 第53-55页 |
3.2.4 低温弯曲蠕变性能 | 第55-57页 |
3.2.5 抗老化性能 | 第57-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旧沥青再生效果及再生沥青胶浆性能研究 | 第60-74页 |
4.1 旧沥青基本性能 | 第60-61页 |
4.2 A型沥青再生剂对抽提沥青的性能影响 | 第61-67页 |
4.2.1 常规物理性能 | 第61-62页 |
4.2.2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 第62-64页 |
4.2.3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性能 | 第64-66页 |
4.2.4 低温弯曲蠕变性能 | 第66-67页 |
4.3 再生沥青胶浆性能研究 | 第67-72页 |
4.3.1 常规物理性能 | 第67-69页 |
4.3.2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 第69-70页 |
4.3.3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性能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 第74-92页 |
5.1 回收沥青混合料性质分析 | 第74-75页 |
5.2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75-81页 |
5.2.1 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 第76-77页 |
5.2.2 最佳油石比确定 | 第77-81页 |
5.3 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81-89页 |
5.3.1 高温稳定性 | 第81-83页 |
5.3.2 低温抗裂性 | 第83-85页 |
5.3.3 水稳定性 | 第85-88页 |
5.3.4 疲劳性能 | 第88-89页 |
5.4 经济效益分析 | 第89-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102-103页 |
学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