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 土地盐碱化和耐盐植物 | 第12-16页 |
1.1 土地盐碱化概论 | 第12-13页 |
1.2 耐盐植物如何适应盐渍环境 | 第13-16页 |
2 盐地碱蓬种子二型性 | 第16-18页 |
2.1 种子异型性 | 第17页 |
2.2 盐地碱蓬种子二型性 | 第17-18页 |
3 盐分对植物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影响 | 第18-20页 |
3.1 盐分对植物脂质变化的影响 | 第19-20页 |
3.2 不饱和脂肪酸与植物耐盐性 | 第20页 |
4 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概论 | 第20-23页 |
4.1 ω-3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定义及分类 | 第21页 |
4.2 ω-3脂肪酸去饱和酶的生理功能 | 第21-22页 |
4.3 植物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5 脂肪酸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利用 | 第23-24页 |
5.1 乙醛酸循环介绍 | 第23页 |
5.2 种子萌发与乙醛酸循环的联系 | 第23-24页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一部分 野外生境盐地碱蓬二型种子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 第25-34页 |
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第2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1.2 材料处理 | 第2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2.1 油脂提取 | 第25-26页 |
2.2 含油量计算 | 第26页 |
2.3 脂肪酸组分分析 | 第26-27页 |
2.4 盐地碱蓬二型种子SsFAD7的相对表达分析 | 第27-30页 |
3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4 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4.1 油脂含量 | 第30-31页 |
4.2 脂肪酸组分 | 第31页 |
4.3 SsFAD7相对表达量 | 第31页 |
5 讨论 | 第31-34页 |
第二部分 室内盐分对盐地碱蓬二型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 第34-42页 |
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第34-3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1.2 材料处理 | 第34-3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2.1 油脂提取及计算 | 第35页 |
2.2 脂肪酸组分分析 | 第35页 |
2.3 ω-3FAD活性测定 | 第35页 |
2.4 SsFAD7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第35页 |
3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4 试验结果 | 第36-39页 |
4.1 盐分控制条件下二型种子油脂含量 | 第36-37页 |
4.2 盐分控制条件下二型种子籽油脂肪酸组分 | 第37-38页 |
4.3 ω-3FAD活性 | 第38页 |
4.4 盐分控制条件下二型种子SsFAD7相对表达量 | 第38-39页 |
5 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部分 盐地碱蓬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质动员的特征 | 第42-52页 |
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第42-4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1.2 材料处理 | 第42-4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2.1 种子萌发统计 | 第43页 |
2.2 种子吸水率测定 | 第43页 |
2.3 脂肪酶、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酶活性测定 | 第43页 |
2.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3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4 试验结果 | 第44-49页 |
4.1 种子萌发率 | 第44页 |
4.2 种子吸水率 | 第44-46页 |
4.3 脂肪酶、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酶活性 | 第46-47页 |
4.4 可溶性糖含量 | 第47-49页 |
5 讨论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