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海滨锦葵的抗涝性及盐涝互作对其生长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水涝第12-15页
        1.1 水涝现状第12-13页
        1.2 水涝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3-14页
        1.3 水涝对呼吸作用和方式的影响第14-15页
    2.土壤盐渍化第15-17页
    3.海滨锦葵第17页
    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部分 :海滨锦葵幼苗的抗涝性研究第19-32页
    1.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9页
        1.1 实验材料第19页
        1.2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第19页
    2.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19-22页
        2.1 植株的形态第19页
        2.2 株高和生物量测定第19-20页
        2.3 SOD、CAT活性的测定第20页
        2.4 MDA含量的测定第20-21页
        2.5 O_2~(.-)含量的测定第21页
        2.6 ADH酶联免疫分析第21页
        2.7 光合参数的测定第21-22页
        2.8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22页
        2.9 根系分析第22页
    3数据统计分析第22页
    4.实验结果第22-29页
        4.1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形态的影响第22-23页
        4.2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株高和干鲜重的影响第23-24页
        4.3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SOD、CAT活性的影响第24页
        4.4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MDA含量的影响第24-25页
        4.5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O_2~(.-)含量的影响第25页
        4.6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影响第25-26页
        4.7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6-27页
        4.8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荧光参数的影响第27-28页
        4.9 水涝对海滨锦葵植株根系的影响第28-29页
    5.讨论第29-32页
第三部分 :不同时期的海滨锦葵幼苗对涝害的敏感性第32-41页
    1.实验材料及方法第32页
        1.1 实验材料第32页
        1.2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第32页
    2.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32-33页
        2.1 幼苗的生物量第32页
        2.2 SOD、CAT活性的测定第32页
        2.3 MDA含量的测定第32页
        2.4 O_2~(.-)含量的测定第32页
        2.5 光合参数的测定第32页
        2.6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32-33页
        2.7 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切片分析第33页
    3数据统计分析第33页
    4.实验结果第33-39页
        4.1 涝害对不同时期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第33-34页
        4.2 涝害对不同时期幼苗SOD、CAT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4.3 涝害对不同时期幼苗MDA含量的影响第35页
        4.4 涝害对不同时期幼苗O_2~(.-)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4.5 涝害对不同时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第36-38页
        4.6 涝害对不同时期海滨锦葵植株Fv/Fm、φPSⅡ的影响第38-39页
        4.7 涝害对6叶龄幼苗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结构的影响第39页
    5.讨论第39-41页
第四部分 :海滨锦葵幼苗对淹没不同时间耐受性及其恢复的研究第41-52页
    1.实验材料及方法第41页
        1.1 实验材料第41页
        1.2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第41页
    2.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41-42页
        2.1 幼苗的形态第41页
        2.2 幼苗的株高、生物量测定第41-42页
        2.3 幼苗的叶面积测定第42页
        2.4 SOD、CAT活性的测定第42页
        2.5 MDA含量的测定第42页
        2.6 O_2~(.-)含量的测定第42页
        2.7 光合参数的测定第42页
        2.8 呼吸作用的测定第42页
        2.9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42页
    3.数据统计分析第42-43页
    4.实验结果第43-51页
        4.1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形态的影响第43页
        4.2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株高、生物量的影响第43-45页
        4.3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第四片真叶)叶面积的影响第45页
        4.4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SOD和CAT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4.5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MDA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4.6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O_2~(.-)的影响第47页
        4.7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Pn,Gs和Ci的影响第47-49页
        4.8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呼吸速率的影响第49-50页
        4.9 水淹没及恢复对海滨锦葵植株Fv/Fm、φPSⅡ和qP的影响第50-51页
    5.讨论第51-52页
第五部分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抗涝性的影响第52-64页
    1.实验材料及方法第52页
        1.1 实验材料第52页
        1.2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第52页
    2.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52-53页
        2.1 幼苗的形态第52页
        2.2 幼苗的生物量测定第52页
        2.3 SOD、CAT活性的测定第52页
        2.4 MDA含量的测定第52页
        2.5 O_2~(.-)含量的测定第52-53页
        2.6 钠、钾离子含量的测定第53页
        2.7 叶绿素指标(mSR705)和水分指标(WI)的测定第53页
        2.8 光合参数的测定第53页
        2.9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53页
        2.10 根系分析第53页
    3.数据统计分析第53页
    4.实验结果第53-62页
        4.1 盐涝互作对植株形态的影响第53-54页
        4.2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生物量的影响第54-55页
        4.3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SOD和CAT含量的影响第55页
        4.4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MDA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4.5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4.6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钠、钾离子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4.7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第58页
        4.8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8-59页
        4.9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Fv/Fm、φPSⅡ和qP的影响第59-61页
        4.10 盐涝互作对海滨锦葵植株根系的影响第61-62页
    5.讨论第62-64页
第六部分 :全文总结第64-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受体蛋白激酶在水稻抽穗期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盐地碱蓬种子脂肪酸累积及萌发过程中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