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6页 |
英文摘要 | 第16-22页 |
英文缩略词说明 | 第23-25页 |
前言 | 第25-38页 |
1 概述 | 第25-34页 |
1.1 肠道病毒概述 | 第25-27页 |
1.2 EV-A致病性 | 第27-28页 |
1.3 EV-A流行概况 | 第28-31页 |
1.4 EV基因变异与重组 | 第31-32页 |
1.5 EV进化遗传学研究 | 第32-33页 |
1.6 EV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 第33页 |
1.7 E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4-37页 |
2.1 本研究的目的 | 第34-36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36-37页 |
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见下图) | 第37-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1.1 标本来源 | 第38页 |
1.2 毒株来源 | 第38页 |
1.3 细胞来源 | 第38-39页 |
1.4 资料来源 | 第39页 |
1.5 伦理学与知情同意 | 第39页 |
2 仪器、试剂与耗材 | 第39-46页 |
2.1 标本处理 | 第39-41页 |
2.1.1 所用试剂 | 第39-40页 |
2.1.2 仪器与耗材 | 第40-41页 |
2.2 细胞培养 | 第41-43页 |
2.2.1 所用试剂 | 第41-42页 |
2.2.2 仪器与耗材 | 第42-43页 |
2.3 病毒核酸提取及RT-PCR | 第43-45页 |
2.3.1 所用试剂 | 第43-44页 |
2.3.2 仪器与耗材 | 第44-45页 |
2.4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45-46页 |
2.4.1 所用试剂 | 第45页 |
2.4.2 仪器与耗材 | 第45-46页 |
2.5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 第4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46-52页 |
3.1 细胞培养 | 第46页 |
3.2 病毒分离 | 第46-47页 |
3.3 病毒核糖核酸(RNA)提取 | 第47-49页 |
3.4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 第49-50页 |
3.5 琼脂糖凝胶反应 | 第50页 |
3.6 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序列提交 | 第50页 |
3.7 EV血清型别鉴定 | 第50-51页 |
3.8 系统发生学分析 | 第51页 |
3.9 进化遗传学分析 | 第51-52页 |
3.10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分析 | 第52页 |
4 质量控制 | 第52-54页 |
4.1 课题设计阶段 | 第52页 |
4.2 现场调查阶段 | 第52-53页 |
4.3 实验室质量控制 | 第53页 |
4.4 数据分析阶段 | 第53-54页 |
结果 | 第54-134页 |
1 EV-A山东株分离情况 | 第54-57页 |
2 AFP监测系统EV-A山东株分离情况 | 第57-62页 |
2.1 概况 | 第57-59页 |
2.2 CV-A4山东株分离情况 | 第59页 |
2.3 CV-A10山东株分离情况 | 第59-60页 |
2.4 EV-A71山东株分离情况 | 第60-61页 |
2.5 EV-A其他血清型山东株分离情况 | 第61-62页 |
3 暴发病例中EV-A山东株分离情况 | 第62-64页 |
4 EV-A山东株基因重组分析 | 第64-91页 |
4.1 概述 | 第64-68页 |
4.2 CV-A2山东株基因重组分析 | 第68-71页 |
4.3 CV-A4山东株基因重组分析 | 第71-74页 |
4.4 CV-A6山东株基因重组分析 | 第74-77页 |
4.5 CV-A10山东株基因重组分析 | 第77-80页 |
4.6 CV-A16山东株基因重组分析 | 第80-83页 |
4.7 EV-A71山东株基因重组分析 | 第83-86页 |
4.8 EV-A其他血清型山东株基因重组分析 | 第86-91页 |
5 EV-A山东株进化起源分析 | 第91-120页 |
5.1 CV-A2山东株进化起源分析 | 第91-95页 |
5.2 CV-A4山东株进化起源分析 | 第95-99页 |
5.3 CV-A6山东株进化起源分析 | 第99-104页 |
5.4 CV-A10山东株进化起源分析 | 第104-108页 |
5.5 CV-A16山东株进化起源分析 | 第108-113页 |
5.6 EV-A71山东株进化起源分析 | 第113-120页 |
6 EV-A优势血清型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 第120-134页 |
6.1 CV-A2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 第120-122页 |
6.2 CV-A4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 第122-124页 |
6.3 CV-A6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 第124-126页 |
6.4 CV-A10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 第126-128页 |
6.5 CV-A16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 第128-130页 |
6.6 EV-A71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 第130-134页 |
讨论 | 第134-150页 |
1 EV-A山东株基因型分布情况 | 第135-137页 |
2 EV-A山东株基因重组、进化起源及时空动态传播分析 | 第137-150页 |
2.1 CV-A2山东株基因重组、进化起源及时空动态传播分析 | 第138-139页 |
2.2 CV-A4山东株基因重组、进化起源及时空动态传播分析 | 第139-141页 |
2.3 CV-A6山东株基因重组、进化起源及时空动态传播分析 | 第141-143页 |
2.4 CV-A10山东株基因重组、进化起源及时空动态传播分析 | 第143-145页 |
2.5 CV-A16山东株基因重组、进化起源及时空动态传播分析 | 第145-146页 |
2.6 EV-A71山东株基因重组、进化起源及时空动态传播分析 | 第146-148页 |
2.7 EV-A其他型别山东株基因重组、分子进化分析 | 第148-150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50-15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152页 |
1 主要创新点 | 第151页 |
2 主要不足 | 第151-152页 |
附录 | 第152-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70页 |
致谢 | 第170-17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2-1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73-174页 |
外文论文 | 第174-2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