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论文

基于核酸扩增技术的蛋白质荧光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符号与缩写第1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56页
    1.1 蛋白质概述第20-21页
    1.2 蛋白质的灵敏检测第21-38页
        1.2.1 纳米材料扩增策略第22-27页
        1.2.2 核酸扩增策略第27-38页
    1.3 本论文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第38-40页
        1.3.1 解决的科学问题第38页
        1.3.2 研究内容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56页
第二章 “自封闭”适体探针介导的级联扩增策略用于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灵敏检测第56-76页
    2.1 引言第56-57页
    2.2 实验部分第57-59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57-58页
        2.2.2 绑定触发的SDA反应第58页
        2.2.3 连接反应第58-59页
        2.2.4 DE-RCA反应第59页
        2.2.5 荧光测定第59页
        2.2.6 凝胶电泳第5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9-69页
        2.3.1 “自封闭”适体探针介导的级联扩增策略用于蛋白质灵敏检测的原理第59-60页
        2.3.2 方法的可行性验证第60-62页
        2.3.3 反应条件优化第62-64页
        2.3.4 方法的灵敏度考察第64-66页
        2.3.5 方法的特异性考察第66-67页
        2.3.6 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考察第67-68页
        2.3.7 方法的通用性考察第68-69页
    2.4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第三章 催化组装的三维DNA walker及核酸、蛋白质检测研究第76-90页
    3.1 引言第76-77页
    3.2 实验部分第77-79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77-78页
        3.2.2 Streptavidin-MNBs功能化第78页
        3.2.3 催化组装的DNAwalker第78页
        3.2.4 荧光测定第78页
        3.2.5 凝胶电泳第78-7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9-86页
        3.3.1 催化组装的3-D DNA walker运行原理第79-80页
        3.3.2 催化组装的3-D DNA walker可行性验证第80页
        3.3.3 反应条件优化第80-81页
        3.3.4 核酸触发下的walker反应过程第81-82页
        3.3.5 核酸触发的组装DNA walker系统的传感性能第82-83页
        3.3.6 核酸触发的walker体系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第83-84页
        3.3.7 蛋白触发的组装DNA walker的反应过程第84-85页
        3.3.8 蛋白质触发的组装DNA walker系统的传感性能第85-86页
    3.4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第四章 基于双条码策略和单分子计数的细胞因子多重检测第90-112页
    4.1 引言第90-91页
    4.2 实验部分第91-95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91-92页
        4.2.2 仪器第92页
        4.2.3 盖玻片的预处理和硅烷化第92-93页
        4.2.4 微池的制作第93页
        4.2.5 抗体包被的玻璃基底的制备第93页
        4.2.6 磁纳米探针的制备第93-94页
        4.2.7 多分子标记的荧光探针的组装及表征第94页
        4.2.8 基于双条码策略和单分子计数的多重分析方法的构建第94-9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5-105页
        4.3.1 基于双条码策略和单分子计数的细胞因子多重检测方法的原理第95页
        4.3.2 引物、发夹和连接链的设计第95-96页
        4.3.3 多分子标记荧光探针的组装和表征第96页
        4.3.4 方法的可行性验证第96-97页
        4.3.5 反应条件优化第97-100页
        4.3.6 IFN-γ和TNF-α的定量检测第100-102页
        4.3.7 特异性、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考察第102-104页
        4.3.8 基质干扰实验第104-105页
        4.3.9 实际样本分析第105页
    4.4 结论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第五章 结合诱导的切刻酶位点重构策略用于活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定量检测第112-128页
    5.1 引言第112-113页
    5.2 实验部分第113-115页
        5.2.1 试剂与材料第113-114页
        5.2.2 细胞培养和处理第114页
        5.2.3 结合诱导的切刻酶位点重构第114-115页
        5.2.4 扩增反应第115页
        5.2.5 荧光检测第115页
        5.2.6 凝胶电泳第11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3页
        5.3.1 结合诱导的切刻酶位点重构策略用于膜蛋白的定量检测原理第115-116页
        5.3.2 方法的可行性验证第116-118页
        5.3.3 反应条件优化第118-120页
        5.3.4 方法的传感性能第120-121页
        5.3.5 方法的精密度考察第121-122页
        5.3.6 活细胞表面膜蛋白检测第122-123页
    5.4 结论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8-130页
    6.1 结论第128-129页
    6.2 展望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32-133页
附件第133-163页
学位论文及答辩情况表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肠道病毒A组山东株的基因重组、进化起源及其时空动态传播研究
下一篇:发热伴患者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糖蛋白表达及螨中新立克次体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