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1.3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 1.3.1 项目绩效评价 | 第11-13页 |
| 1.3.2 PPP模式绩效评价 | 第13-14页 |
| 1.3.3 简要评价 | 第14页 |
|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4-16页 |
| 2 PPP模式及其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运用流程 | 第16-21页 |
| 2.1 PPP模式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16-17页 |
| 2.2 PPP模式的优势与适用性 | 第17页 |
| 2.2.1 PPP模式的优势 | 第17页 |
| 2.2.2 PPP模式适用范围 | 第17页 |
| 2.3 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的运用流程 | 第17-21页 |
| 2.3.1 参与方介绍 | 第17-19页 |
| 2.3.2 PPP项目运营流程 | 第19-21页 |
| 3 基础设施PPP模式绩效关键因素识别 | 第21-27页 |
| 3.1 基于CSF-KPI的基础设施PPP模式绩效关键因素识别 | 第21-24页 |
| 3.1.1 建立CSF-KPI体系的必要性 | 第21页 |
| 3.1.2 基于鱼骨图的关键成功因素(CSF) | 第21-23页 |
| 3.1.3 PPP项目关键绩效指标(KPI) | 第23-24页 |
| 3.2 基于结构方程(SEM)的基础设施PPP模式绩效关键因素识别 | 第24-27页 |
| 3.2.1 指标、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25页 |
| 3.2.2 问卷检验与拟合评价 | 第25-27页 |
| 4 廖坊灌区二期PPP模式绩效实证分析 | 第27-39页 |
| 4.1 项目介绍 | 第27-29页 |
| 4.1.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27页 |
| 4.1.2 项目运作方式 | 第27-28页 |
| 4.1.3 项目交易结构 | 第28页 |
| 4.1.4 项目回报机制 | 第28页 |
| 4.1.5 定价调价机制 | 第28-29页 |
| 4.1.6 社会资本退出机制 | 第29页 |
| 4.2 项目公司 | 第29页 |
| 4.3 项目PPP模式的运营及绩效考核 | 第29-33页 |
| 4.3.1 运营服务内容与成本 | 第29-30页 |
| 4.3.2 绩效考核 | 第30-33页 |
| 4.4 付费 | 第33-34页 |
| 4.4.1 可用性付费 | 第34页 |
| 4.4.2 运维绩效服务费 | 第34页 |
| 4.5 履约担保 | 第34-35页 |
| 4.5.1 履约担保的方式 | 第34-35页 |
| 4.5.2 不当兑取 | 第35页 |
| 4.6 保险 | 第35页 |
| 4.7 监管与监督 | 第35-36页 |
| 4.7.1 监管 | 第35-36页 |
| 4.7.2 报告 | 第36页 |
| 4.8 权重设计 | 第36页 |
| 4.9 确定各指标评价值 | 第36-3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 5.2 未来展望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