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文献分析法 | 第11-12页 |
1.2.2 内容分析法 | 第12页 |
1.2.3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 课程标准 | 第14页 |
2.2 课程方案 | 第14-15页 |
3 2003年与2017年高中课程方案比较 | 第15-21页 |
3.1 《课程方案》内容结构比较 | 第15-16页 |
3.2 课程设置比较 | 第16-21页 |
3.2.1 课程类别 | 第16页 |
3.2.2 开设科目与学分变化 | 第16-21页 |
4 两版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比较 | 第21-44页 |
4.1 课程标准的名称比较 | 第21页 |
4.2 课程标准编写结构比较 | 第21-23页 |
4.3 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比较 | 第23-25页 |
4.3.1 生物课程理念概述 | 第23页 |
4.3.2 现行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 第23-24页 |
4.3.3 新版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 第24页 |
4.3.4 两版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比较 | 第24-25页 |
4.4 高中生物课程目标比较 | 第25-28页 |
4.4.1 现行生物课程目标 | 第25页 |
4.4.2 新版生物课程目标 | 第25-26页 |
4.4.3 两版课程目标比较 | 第26-27页 |
4.4.4 两版课程目标案例分析 | 第27-28页 |
4.5 高中生物课程结构比较 | 第28-32页 |
4.5.1 现行高中生物课程结构 | 第28-29页 |
4.5.2 新版高中生物课程结构 | 第29-30页 |
4.5.3 两版课程结构比较 | 第30-32页 |
4.6 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比较 | 第32-40页 |
4.6.1 课程内容呈现方式比较 | 第32-33页 |
4.6.2 课程内容中具体生物学内容变化 | 第33-40页 |
4.7 新增“学业质量”剖析 | 第40-42页 |
4.8 高中生物课程实施建议比较 | 第42-44页 |
4.8.1 共同含有内容的比较 | 第42-43页 |
4.8.2 新版新增内容剖析 | 第43-44页 |
5 依据新标准理念及课程目标的教学案例设计 | 第44-47页 |
6 结论与思考 | 第47-50页 |
6.1 结论 | 第47-48页 |
6.1.1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更具时代性与选择性 | 第47页 |
6.1.2 新《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 | 第47页 |
6.1.3 新《标准》更突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 | 第47-48页 |
6.1.4 新《标准》更重视校本课程的发展 | 第48页 |
6.1.5 新《标准》更重视内容标准的精确性与操作性 | 第48页 |
6.1.6 新《标准》开拓了学业质量标准衡量学生学业成就 | 第48页 |
6.2 思考与建议 | 第48-49页 |
6.3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A 行为动词层次表 | 第52-53页 |
附录B 2003版和2017版必修课程“活动”内容对比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