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论文--中国武术论文

门户视野下当代民间武术家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研究--以香店拳传承人为例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中文文摘第7-16页
绪论第16-44页
    一、研究缘起第16-20页
    二、研究意义与目标第20-21页
    三、研究内容第21-22页
    四、文献综述第22-40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40-43页
    六、创新之处第43-44页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分析第44-54页
    一、民间武术家的界定困境第44-45页
    二、分类命名中的民间武术家群体第45-46页
    三、后现代社会的隐喻与民间武术家第46-51页
    四、门户民间武术家研宄的代表性问题第51-54页
第二章 武术人生:一个民间武术家的50年第54-128页
    第一节 一个民间武术家视野中的民间/国家武术考察第54-63页
        一、求武缘起第55-57页
        二、民间/国家武术的分野第57-63页
    第二节 文革期间的偷拳背景与习武、上学纪事第63-72页
        一、文革背景下的偷拳第63-66页
        二、习武纪事第66-71页
        三、上学纪事第71-72页
    第三节 艰辛生存中的武术实践第72-76页
        一、搬运苦工第73页
        二、粮店仓管员第73-74页
        三、停薪留职中的社会经验第74-76页
    第四节 武术的打与比试第76-90页
        一、“朋友之义”的武术之打第77-80页
        二、“踢馆”的武术对手比试第80-84页
        三、比试结果的文化分析第84-89页
        四、武术生活化的自我比试第89-90页
    第五节 “后山武馆”的传播实践与社会变迁第90-108页
        一、寻根:历史使然第91-92页
        二、经历:个人必然第92页
        三、“后山武馆”的历史、文化背景第92-96页
        四、“后山武馆”的文化隐喻第96-99页
        五、“后山武馆”的衰落第99-104页
        六、“后山武馆”的后武术形态第104-105页
        七、“后山武馆”的关闭与重启第105-108页
    第六节 仪式实践中的民间武术家传承第108-125页
        一、文革期间的仪式实践第109-110页
        二、拜师仪式的简化与复归第110-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8页
第三章 香店拳弟子的“厨会”:一个民间武术门户的重生与发展叙事第128-166页
    第一节 厨会中相关概念第129-134页
        一、厨会:共食中围炉闲谈第129-130页
        二、社神:互助社团第130页
        三、集体欢腾第130-132页
        四、共同体第132-133页
        五、集体记忆第133-134页
    第二节 死的纪念与生的庆典:香店拳弟子的厨会第134-147页
        一、厨会的契机:社会精英的介入第135-136页
        二、香店拳重生的准备:1989年的厨会第136-139页
        三、香店拳的重生:2005年的厨会第139-147页
    第三节 “愿主”:香店拳厨会中的资金与人力第147-163页
        一、“厨会”的愿主与募捐技术第147-151页
        二、拳谱的编著与出版发行第151-163页
    第四节 祭祀的文化基础第163-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6页
第四章 掌门人:民间武术门派的权威构建与秩序运行第166-204页
    第一节 “掌门人”的文学想象与当代镜像第166-172页
        一、武术社会中的掌门人镜像第166-169页
        二、掌门人的传承机制第169-172页
    第二节 掌门人的现实需要和权威再造第172-183页
        一、式微的传统与掌门人的现实需要第172-174页
        二、历代掌门人的由来第174-180页
        三、掌门人的历史叙事及门派的生成第180-183页
    第三节 掌门人选举中的有机团结与机械团结第183-201页
        一、香店拳掌门人的产生背景第183-186页
        二、分工中的香店拳内部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第186-195页
        三、禅让:掌门人的权力让渡第195-197页
        四、代表性传承人选举的技术第197-200页
        五、分工中的种姓制度的衰落第200-201页
    本章小结第201-204页
第五章 门户分化、分裂中的掌门人实践考察第204-242页
    第一节 单位社会中的武术门户第204-206页
        一、单位彰显了稳定性第205页
        二、单位隐含了分裂第205-206页
    第二节 民间武术门户的分化实践考察第206-223页
        一、农家拳的策略第207-215页
        二、儒家拳的抗争第215-223页
    第三节 门派中的门户掌门人第223-226页
        一、登云农家拳掌门人第223-224页
        二、儒家拳掌门人第224-226页
    第四节 门户的“分中之合”第226-233页
        一、分家实践与门户分化第226-228页
        二、门户分化的矛盾第228-233页
    第五节 社会分工中的门户分化与分裂第233-239页
        一、社会分工中的失范第234-237页
        二、失范中的整体和谐第237-239页
    第六节 统一与分裂:武术社会中门户发展常态第239-241页
    本章小结第241-242页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第242-246页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第242-244页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244-246页
附录1 口述目录表第246-248页
附录2 访谈后记第248-250页
参考文献第250-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64-266页
致谢第266-268页
个人简历第268-271页

论文共2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阈下的农村老年贫困精准治理研究
下一篇:唐宋以降九龙江北溪中下游区域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