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38页 |
0.1 金属有机多面体材料(MOP)概述 | 第10页 |
0.2 金属-有机多面体材料(MOP)的研究 | 第10-16页 |
0.2.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2.2 合成策略 | 第10-16页 |
0.3 常见金属-有机多面体材料结构 | 第16-20页 |
0.3.1 正四面体型金属-有机多面体 | 第16-18页 |
0.3.2 立方体型金属-有机多面体 | 第18-19页 |
0.3.3 八面体型金属-有机多面体 | 第19-20页 |
0.3.4 其他构型金属-有机多面体 | 第20页 |
0.4 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应用 | 第20-35页 |
0.4.1 气体存储 | 第20-24页 |
0.4.2 簇节点 | 第24-27页 |
0.4.3 分子识别与传感 | 第27-29页 |
0.4.4 催化 | 第29-35页 |
0.5 选题依据和目的 | 第35-38页 |
第一章 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合成及后修饰功能化 | 第38-56页 |
1.1 引言 | 第38-39页 |
1.2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1.2.1 测试仪器 | 第39页 |
1.2.2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1.3 金属-有机多面体配合物的合成 | 第40-42页 |
1.3.1 3,6-咔唑二羧酸的合成 | 第40-41页 |
1.3.2 [Cu_(12)(CDC)_(12)(DMA)_6(H_2O)_6]·xS (1)的合成 | 第41页 |
1.3.3 [Cu_(12)(CDC)_(12)(Apz)_2(DMA)_4(H_2O)_6]·xS (2)的合成 | 第41页 |
1.3.4 [Cu_(12)(CDC)_(12)(Apz)_2(DMA)_6(H_2O)_4]·xS(3)的合成 | 第41页 |
1.3.5 [Cu_(12)(CDC)_(12)(Apz)_2(DMA)_4(H_2O)_6Cu_(0.5)(H_2O)_6]·xS(4)的合成 | 第41-42页 |
1.3.6 [Cu_(12)(CDC)_(12)(Apz)_2(DMA)_4(H_2O)_6Ni_(0.5)(H_2O)_6]·xS(5)的合成 | 第42页 |
1.3.7 [Cu_(12)(CDC)_(12)(Apz)_2(DMA)_4(H_2O)_6Zn_(0.5)(H_2O)_6]·xS(6)的合成 | 第42页 |
1.4 单晶结构解析 | 第42-45页 |
1.5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1.5.1 单晶结构描述 | 第45-50页 |
1.5.2 粉末X射线衍射 | 第50-51页 |
1.5.3 热重分析 | 第51-52页 |
1.5.4 红外谱图分析 | 第52-53页 |
1.5.5 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 | 第53-5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二章 功能化的金属有机多面体的气体吸附研究 | 第56-76页 |
2.1 引言 | 第56-5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2.2.1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7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57页 |
2.2.3 研究理论 | 第57-5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4页 |
2.3.1 孔隙率的表征 | 第59-62页 |
2.3.2 气体吸附性质 | 第62-66页 |
2.3.3 气体分离性质的研究 | 第66-70页 |
2.3.4 气体吸附焓性质的研究 | 第70-7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三章 功能化的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76-92页 |
3.1 引言 | 第76-7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7-78页 |
3.2.1 仪器 | 第77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77-78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7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8-90页 |
3.3.1 反应机理 | 第78-79页 |
3.3.2 相关计算 | 第79页 |
3.3.3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79-81页 |
3.3.4 反应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81-83页 |
3.3.5 氧化苯乙烯的醇解开环反应 | 第83-85页 |
3.3.6 不同醇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85-86页 |
3.3.7 不同底物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86-87页 |
3.3.8 均相催化剂 | 第87-88页 |
3.3.9 循环使用性能 | 第88-9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个人简历 | 第112-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