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信用管理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1.1 信用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2 信用管理的意义 | 第18-19页 |
2.1.3 信用管理部门设置类型 | 第19页 |
2.2 信用管理的模式 | 第19-23页 |
2.2.1 双链条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 | 第19-20页 |
2.2.2 “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 | 第20页 |
2.2.3 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 第20-22页 |
2.2.4 全面信用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2.3 信用管理与应收账款管理的关系 | 第23-24页 |
第三章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40页 |
3.1 KL公司概况 | 第24-25页 |
3.1.1 KL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1.2 KL公司组织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3.2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2.1 KL公司销售渠道及市场情况分析 | 第25-28页 |
3.2.2 KL公司应账款质量分析 | 第28-31页 |
3.2.3 KL公司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3.3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3-38页 |
3.3.1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3.3.2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第36-38页 |
3.4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必要性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方案 | 第40-63页 |
4.1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及目标 | 第40-42页 |
4.1.1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思路 | 第40-41页 |
4.1.2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目标 | 第41-42页 |
4.2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的具体内容 | 第42-63页 |
4.2.1 KL公司信用管理组织架构的调整 | 第43-45页 |
4.2.2 KL公司信用管理流程的规划 | 第45-53页 |
4.2.3 KL公司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 | 第53-63页 |
第五章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后的预期效果分析及保障措施 | 第63-67页 |
5.1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后的预期效果分析 | 第63-65页 |
5.1.1 优化后信用管理组织结构分析 | 第63-64页 |
5.1.2 优化后信用管理流程效果分析 | 第64-65页 |
5.2 KL公司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5-67页 |
5.2.1 加强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 第65-66页 |
5.2.2 加强信用管理流程控制 | 第66页 |
5.2.3 提升企业人员对于信用管理的认识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