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基因和亮氨酸酮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3页
前言第13-20页
    1. 研究现状、成果第13-18页
    2. 实验研究目的和方法第18-20页
一、Rip3敲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第20-46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22-27页
        1.1.1 实验动物第22页
        1.1.2 主要试剂第22页
        1.1.3 主要仪器第22页
        1.1.4 细胞实验第22-23页
        1.1.5 离体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第23-25页
        1.1.6 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第25-26页
        1.1.7 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第26-27页
        1.1.8 统计学分析第27页
    1.2 结果第27-40页
        1.2.1 在细胞水平,Rip3敲除对H_2O_2诱导的细胞坏死的影响第27-28页
        1.2.2 生理情况下,Rip3敲除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第28-32页
        1.2.3 Rip3敲除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第32-33页
        1.2.4 Rip3敲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33-40页
    1.3 讨论第40-45页
        1.3.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VS坏死第40-42页
        1.3.2 Rip3敲除未减轻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原因第42-44页
        1.3.3 RIP3介导的细胞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第44-45页
    1.4 小结第45-46页
二、亮氨酸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第46-66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47-49页
        2.1.1 实验动物第47页
        2.1.2 主要试剂第47页
        2.1.3 主要仪器第47页
        2.1.4 细胞实验第47-48页
        2.1.5 离体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第48页
        2.1.6 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第48页
        2.1.7 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第48-49页
        2.1.8 统计学分析第49页
    2.2 结果第49-61页
        2.2.1 BCKAs对H_2O_2诱导的NRVM坏死的影响-MTT法第49页
        2.2.2 BCKAs对H_2O_2诱导的NRVM坏死的影响-Calcein-AM法第49-50页
        2.2.3 不同浓度的BCKAs对H_2O_2诱导的NRVM细胞坏死的影响第50-51页
        2.2.4 生理情况下,亮氨酸酮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第51-54页
        2.2.5 亮氨酸酮对心脏梗死面积的影响第54-55页
        2.2.6 亮氨酸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55-61页
    2.3 讨论第61-65页
        2.3.1 药物性预适应和后适应是心脏重要的保护手段第61-62页
        2.3.2 亮氨酸酮能够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第62页
        2.3.3 亮氨酸酮能够减轻心肌再灌注性损伤第62-64页
        2.3.4 亮氨酸酮可能是潜在的心脏保护药物第64-65页
    2.4 小结第65-66页
全文结论第66-67页
论文创新点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7-78页
综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第78-101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94-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磷酸鞘氨醇对组蛋白乙酰基化的调节在氧化应激诱导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下一篇:纳米载体介导干预免疫识别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