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胰岛疾病论文--糖尿病论文

1-磷酸鞘氨醇对组蛋白乙酰基化的调节在氧化应激诱导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1-13页
前言第13-22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3-20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20-22页
一、AM基因缺失诱导的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第22-38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22-27页
        1.1.1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第22-23页
        1.1.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3-24页
        1.1.3 实验方法第24页
        1.1.4 实验观测的指标第24-27页
        1.1.5 统计学分析第27页
    1.2 结果第27-34页
        1.2.1 AM基因的缺失增强高脂饮食诱导的氧化应激第27-29页
        1.2.2 AM基因缺失与高脂饮食诱导的氧化应激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第29-31页
        1.2.3 AM基因缺失与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骨骼肌GLUT mRNA含量减少第31-32页
        1.2.4 AM基因缺失与高脂饮食诱导的氧化应激导致骨骼肌细胞核内组蛋白H3和H4乙酰基化水平减低第32-33页
        1.2.5 AM基因缺失与高脂饮食诱导的氧化应激导致骨骼肌细胞核内S1P的含量减少第33-34页
    1.3 讨论第34-37页
        1.3.1 AM基因缺失与高脂饮食诱导的氧化应激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第34-35页
        1.3.2 氧化应激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与骨骼肌GLUT4 mRNA含量减少有关第35页
        1.3.3 氧化应激诱导的GLUT4 mRNA减少与骨骼肌细胞核内组蛋白H3与H4乙酰基化水平减低有关第35-36页
        1.3.4 氧化应激诱导的组蛋白乙酰基化水平减低与细胞核内S1P的含量减少有关第36-37页
    1.4 小结第37-38页
二、骨骼肌细胞中氧化应激与GLUT4转录抑制的研究第38-47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38-41页
        2.1.1 细胞模型的建立和分组第38页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8-39页
        2.1.3 实验观测的指标第39-41页
        2.1.4 统计学分析第41页
    2.2 结果第41-44页
        2.2.1 BSO与棕榈酸联合作用导致C2C1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第41-42页
        2.2.2 BSO与棕榈酸联合诱导的氧化应激导致C2C12细胞GLUT4 mRNA的含量减少第42页
        2.2.3 氧化应激导致C2C12细胞核中MEF2A与GLUT4启动子对应位点的结合减少第42-44页
    2.3 讨论第44-46页
        2.3.1 氧化应激诱导C2C12细胞内GLUT4转录抑制第44-45页
        2.3.2 氧化应激诱导的GLUT4转录抑制与MEF2A在GLUT4启动子对应位点的结合减少有关第45-46页
    2.4 小结第46-47页
三、骨骼肌细胞中氧化应激与组蛋白乙酰基化的研究第47-56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47-49页
        3.1.1 细胞模型的建立和分组第47页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7-48页
        3.1.3 实验观测的指标第48-49页
        3.1.4 统计学分析第49页
    3.2 结果第49-52页
        3.2.1 BSO与棕榈酸联合作用导致C2C12细胞核中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基化水平减低第49-50页
        3.2.2 TSA阻止了氧化应激诱导的C2C12细胞核中组蛋白H3的乙酰基化水平减低第50-51页
        3.2.3 TSA阻止了氧化应激诱导的C2C12细胞中GLUT4 mRNA的减少第51-52页
    3.3 讨论第52-55页
        3.3.1 氧化应激诱导的MEF2A在GLUT4启动子对应位点的结合减少与组蛋白H3和H4乙酰基化水平减低有关第52-53页
        3.3.2 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基化水平能够拮抗氧化应激诱导的GLUT4转录抑制第53-55页
    3.4 小结第55-56页
四、骨骼肌细胞中氧化应激与S1P的研究第56-69页
    4.1 对象和方法第56-59页
        4.1.1 细胞模型的建立和分组第56页
        4.1.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6-57页
        4.1.3 实验观测的指标第57-59页
        4.1.4 统计学分析第59页
    4.2 结果第59-64页
        4.2.1 BSO与棕榈酸联合作用导致C2C12细胞核内S1P与HDAC1的结合减少第59-61页
        4.2.2 BSO与棕榈酸联合作用导致C2C12细胞核内S1P的含量减少第61-62页
        4.2.3 BSO与棕榈酸联合作用并不影响C2C12细胞核内Sphk2的蛋白含量第62页
        4.2.4 BSO与棕榈酸联合作用导致C2C12细胞核内SPL的蛋白含量增加第62-63页
        4.2.5 siSPL抑制了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核内S1P的减少以及S1P与HDAC1的结合减少第63-64页
    4.3 讨论第64-67页
        4.3.1 氧化应激诱导的组蛋白乙酰基化水平减低与细胞核内S1P减少导致的S1P-HDAC1结合减少有关第64-65页
        4.3.2 氧化应激诱导的S1P含量减少与Sphk2无关第65-66页
        4.3.3 氧化应激诱导的S1P含量减少与细胞核内SPL蛋白含量增多有关第66-67页
    4.4 小结第67-69页
全文结论第69-71页
论文创新点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3-84页
综述 S1P与表观遗传学调控对氧化应激诱导胰岛素抵抗影响第84-111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99-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及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基因和亮氨酸酮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