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基于模型的测试 | 第15页 |
1.2.2 有线网络的可伸缩视频多播 | 第15-16页 |
1.2.3 无线网络的可伸缩视频多播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1.1 无线局域网安全性研究 | 第17-18页 |
1.3.1.2 无线局域网可靠视频多播研究 | 第18页 |
1.3.2 创新点 | 第18页 |
1.4 章节介绍 | 第18-20页 |
第2章 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研究 | 第20-36页 |
2.1 无线局域网安全现状 | 第20-25页 |
2.1.1 WEP协议介绍 | 第22-23页 |
2.1.2 802.1 x协议介绍 | 第23-25页 |
2.2 协议一致性安全测试理论 | 第25-26页 |
2.3 802.1 x的协议一致性安全测试的研究与设计 | 第26-33页 |
2.3.1 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 第27页 |
2.3.2 针对完整性的攻击 | 第27页 |
2.3.3 针对可用性的攻击 | 第27-33页 |
2.4 小结 | 第33-36页 |
第3章 基于模型的协议安全测试 | 第36-48页 |
3.1 模型(Model) | 第36页 |
3.2 模型的构建 | 第36-38页 |
3.2.1 形式化描述 | 第36-37页 |
3.2.2 关于模型的几个定义 | 第37-38页 |
3.3 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 | 第38-41页 |
3.3.1 测试框架 | 第38-39页 |
3.3.2 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 | 第39-41页 |
3.4 基于模型的802.1x协议安全测试 | 第41-44页 |
3.5 基于模型的安全测试和协议一致性安全测试的比较 | 第44-46页 |
3.5.1 测试流程 | 第45页 |
3.5.2 测试精确度 | 第45页 |
3.5.3 可扩展性 | 第45-46页 |
3.6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模型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第48-58页 |
4.1 系统框架 | 第48-49页 |
4.1.1 对象库(Object Map) | 第49页 |
4.1.2 M2C工具 | 第49页 |
4.1.3 C2S工具 | 第49页 |
4.1.4 底层驱动库 | 第49页 |
4.1.5 配置执行工具 | 第49页 |
4.2 系统结构 | 第49-52页 |
4.2.1 数据抽取模块 | 第50-51页 |
4.2.2 数据转换&处理模块 | 第51页 |
4.2.3 结果生成模块 | 第51页 |
4.2.4 系统界面 | 第51页 |
4.2.5 系统内部关系图 | 第51-52页 |
4.3 关键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52-57页 |
4.3.1 数据分析和抽取模块(com.mbt.generation) | 第52-55页 |
4.3.2 全局函数模块(com.mbt.global) | 第55页 |
4.3.3 平台模块(com.mbt.platForm) | 第55-56页 |
4.3.4 结果生成和处理模块(com.mbt.resultProcessing) | 第56-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基于关系模型和代码块Block的测试序列筛选方法 | 第58-78页 |
5.1 基于关系模型和代码块的测试序列筛选 | 第58-74页 |
5.1.1 问题模型 | 第58-59页 |
5.1.2 基于函数为筛选基本单位的测试序列筛选(CSBR) | 第59-62页 |
5.1.2.1 CSBR方法(Case Selection Based On Relationships) | 第60-61页 |
5.1.2.2 CSBR方法的问题 | 第61-62页 |
5.1.3 改进的CSBR方法(ICSBR) | 第62-64页 |
5.1.4 试验与分析 | 第64-74页 |
5.1.4.1 模拟仿真 | 第65-73页 |
5.1.4.2 实际测试与分析 | 第73-74页 |
5.1.5 试验结果总结 | 第74页 |
5.2 基于模型测试的几个问题的简单研究 | 第74-76页 |
5.2.1 测试统一化以及测试定位的问题 | 第74-75页 |
5.2.1.1 测试统一化 | 第75页 |
5.2.1.2 测试定位 | 第75页 |
5.2.2 "小白鼠"库(Mice Lib) | 第75-76页 |
5.3 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无线局域网视频多播研究 | 第78-98页 |
6.1 引言 | 第78页 |
6.2 关键技术 | 第78-84页 |
6.2.1 混合的FEC/ARQ(Hybrid FEC/ARQ)技术 | 第79-80页 |
6.2.1.1 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 第79页 |
6.2.1.2 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第79-80页 |
6.2.1.3 混合FEC/ARQ技术 | 第80页 |
6.2.2 可伸缩视频编码(SVC:Scalable Video Coding) | 第80-82页 |
6.2.2.1 视频质量的衡量 | 第80-81页 |
6.2.2.2 可伸缩视频编码SVC | 第81-82页 |
6.2.3 自适应的调制解码技术(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 第82-84页 |
6.2.3.1 调制解码的方式(MCS)的选择 | 第83-84页 |
6.3 系统建模 | 第84-86页 |
6.3.1 模型和问题建模 | 第84-85页 |
6.3.2 目标函数 | 第85-86页 |
6.4 MUGs问题复杂度分析 | 第86-88页 |
6.4.1 无界背包问题(UKP) | 第86-87页 |
6.4.2 1轮MUGs问题分析 | 第87-88页 |
6.4.3 一般性MUGs问题分析 | 第88页 |
6.5 优化算法(Optimal Algorithm) | 第88-93页 |
6.6 贪心算法(Greedy Algorithm) | 第93页 |
6.7 模拟和仿真 | 第93-97页 |
6.7.1 仿真场景介绍 | 第93-94页 |
6.7.2 以系统总资源约束为变量的仿真结果 | 第94-95页 |
6.7.3 多播组数目为变量的仿真结果 | 第95-97页 |
6.8 小结 | 第97-98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98-100页 |
7.1 论文工作和总结 | 第98-99页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