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地区贸易经济论文

北京城市商圈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页
    1.4 研究方法第11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1-12页
    1.6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6.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2-13页
        1.6.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3-14页
2 城市商圈的基础理论概述第14-21页
    2.1 城市商圈的定义第14-16页
        2.1.1 商圈的概念第14-15页
        2.1.2 企业商圈与城市商圈的区别第15-16页
            2.1.2.1 企业商圈与城市商圈概念界定的角度不同第15页
            2.1.2.2 企业商圈与城市商圈的形成机理不同第15-16页
            2.1.2.3 企业商圈理论与城市商圈理论在功能上的侧重点不同第16页
    2.2 城市商圈的动态性第16-17页
    2.3 城市商圈的分类第17-18页
        2.3.1 中央级核心城市商圈第17页
        2.3.2 区域级城市商圈第17-18页
        2.3.3 社区级城市商圈第18页
    2.4 城市商圈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8-21页
        2.4.1 城市商圈的规模体量第18页
        2.4.2 城市商圈的区位第18-19页
        2.4.3 城市商圈的目标客群第19页
        2.4.4 城市商圈的业种业态结构第19页
        2.4.5 城市商圈的基础配套设施第19-20页
        2.4.6 城市商圈品牌第20页
        2.4.7 城市商圈的经营管理水平第20页
        2.4.8 政府的引导支持与管理协调第20-21页
3 北京市城市商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1-45页
    3.1 北京市城市商圈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第21页
    3.2 北京市城市商圈的发展概况第21-23页
    3.3 中央级核心城市商圈的发展现状分析——以王府井商圈为典型第23-30页
        3.3.1 王府井商圈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第24页
        3.3.2 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浓重的民族风俗色彩第24-25页
        3.3.3 商业体量大,规模化发展,商业集聚效应显著第25页
        3.3.4 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第25页
        3.3.5 目标客群结构及消费特征第25-26页
        3.3.6 业种业态结构日趋合理第26-27页
            3.3.6.1 传统王府井商业街的业种业态结构第26-27页
            3.3.6.2 现代王府井商圈的业种业态结构第27页
        3.3.7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第27-28页
        3.3.8 实行国际化品牌战略,王府井商圈品牌效应显著第28-29页
            3.3.8.1 注重对王府井商圈的营销宣传,塑造王府井商圈的整体品牌第28页
            3.3.8.2 注重对传统老字号品牌的保护与扶持,突出王府井商圈的特色第28-29页
            3.3.8.3 注重国际知名品牌的引入第29页
        3.3.9 市场定位逐渐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第29-30页
        3.3.10 细分消费者需求,实行分区化经营管理第30页
    3.4 区域级城市商圈的发展现状分析——以 CBD 商圈为典型第30-37页
        3.4.1 CBD 商圈的发展背景第30-31页
        3.4.2 CBD 商圈的规模不断扩张第31页
        3.4.3 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涉外资源丰厚第31-33页
            3.4.3.1 地理位置优越第31页
            3.4.3.2 区域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第31-32页
            3.4.3.3 得天独厚的涉外资源第32-33页
        3.4.4 目标客群以商务人士为主,购买能力强第33页
        3.4.5 业种业态结构缺乏合理性第33-36页
            3.4.5.1 大型商业项目供应量增长过快,商铺空置现象明显,业态结构不够合理第33-35页
            3.4.5.2 业态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第35-36页
        3.4.6 基础配套设施较完善,但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滞后,停车位紧张第36页
        3.4.7 高端品牌过度集中,经营管理差异化不明显第36-37页
    3.5 社区级城市商圈的发展现状分析第37-41页
        3.5.1 社区级城市商圈分布不均匀,商业网点布局缺乏合理性第37-38页
            3.5.1.1 社区级城市商圈在各城区的分布第37-38页
            3.5.1.2 社区级城市商圈在各环线的分布第38页
            3.5.1.3 商业网点布局缺乏合理性第38页
        3.5.2 社区级城市商圈规模控制欠缺合理性第38-39页
        3.5.3 社区级城市商圈的市场定位逐渐升级第39-40页
        3.5.4 业种业态结构尚不合理第40页
        3.5.5 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第40-41页
        3.5.6 经营管理尚不规范第41页
    3.6 北京市城市商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1-45页
        3.6.1 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欠缺合理性,城市商圈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第41-42页
        3.6.2 业种业态结构缺乏合理性第42页
            3.6.2.1 主体功能不明确,市场定位不清晰,开发建设存在盲目性第42页
            3.6.2.2 不同业种间关联度不高,同种业态间同质化现象严重,恶性竞争激烈第42页
        3.6.3 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第42-43页
        3.6.4 城市商圈品牌效应尚不明显第43页
            3.6.4.1 诚信经营原则还没有被彻底落到实处第43页
            3.6.4.2 对城市商圈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优势特色资源挖掘不够深第43页
            3.6.4.3 缺乏对城市商圈有力的宣传推广第43页
        3.6.5 城市商圈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第43-44页
            3.6.5.1 商业企业经营者的商业道德观念有待提高第43页
            3.6.5.2 商业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激烈,合力效应不显著第43-44页
            3.6.5.3 差异化经营管理实施不到位第44页
            3.6.5.4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不高第44页
        3.6.6 政府作用及相关政策尚不完善第44-45页
4 对未来北京市城市商圈建设与发展的建议第45-54页
    4.1 合理的空间布局与规模控制第45页
        4.1.1 微观上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第45页
        4.1.2 宏观上注重城市商圈体量规模的适度调节第45页
    4.2 加强业种业态结构优化第45-47页
        4.2.1 以消费需求为导航,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找准核心市场定位第45-46页
        4.2.2 提高不同业种间的关联度,同业态实现错位经营,加强业态创新第46-47页
    4.3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第47-48页
        4.3.1 加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力度第47-48页
        4.3.2 完善城市物流系统的建设第48页
        4.3.3 注重环保事业的发展,打造环境友好型绿色城市商圈第48页
    4.4 加大城市商圈品牌的塑造力度第48-49页
        4.4.1 提升城市商圈内部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第48-49页
        4.4.2 加强商圈内部商铺标识、景观小品、商业建筑等设计的新意与个性化魅力第49页
        4.4.3 充分利用媒体渠道,加强对城市商圈的广告宣传力度第49页
    4.5 强化城市商圈的经营管理第49-51页
        4.5.1 实行诚信经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建立长期信任机制第50页
        4.5.2 实施差异化经营第50-51页
            4.5.2.1 抓住城市商圈的特点与优势,实行概念化营销第50页
            4.5.2.2 抓住企业自身特点与优势,实行特色化经营第50页
            4.5.2.3 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实现错位式经营第50-51页
        4.5.3 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第51页
    4.6 优化投融资环境与消费环境第51-54页
        4.6.1 完善投融资环境,为商业企业投融资提供更多便利与支撑第51-52页
        4.6.2 提高社会福利与居民收入水平,提倡科学消费,发展新型消费第52-53页
        4.6.3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商圈的发展壮大第53页
        4.6.4 大力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加快城市化进程第53-5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研究结论第54-55页
    5.2 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0-61页
详细摘要第61-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离岸远期汇率对境内即期汇率价格发现作用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饭店委托管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