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8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6-7页 |
| 1.2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7-8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 2.1 劳动收入份额的“卡尔多事实”和“库兹涅茨事实” | 第8-9页 |
| 2.2 非均衡增长理论 | 第9-10页 |
| 2.3 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 第10-12页 |
| 2.4 全球化与劳动收入份额 | 第12-15页 |
| 2.5 FDI和劳动收入份额 | 第15-16页 |
| 2.6 经济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 | 第16-18页 |
| 2.7 工会因素与劳动收入份额 | 第18-19页 |
| 2.8 政府因素与劳动收入份额 | 第19-20页 |
| 2.9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财政自给率、工业化和劳动收入份额 | 第22-38页 |
| 3.1 财政自给率、工业化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 | 第22-23页 |
| 3.2 模型选择 | 第23-24页 |
| 3.3 实证数据说明 | 第24-27页 |
| 3.4 财政自给率、工业化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实证检验 | 第27-30页 |
| 3.5 财政自给率、第二产业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实证检验 | 第30-32页 |
| 3.6 稳健性检验 | 第32-37页 |
| 3.7 实证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8-40页 |
| 4.1 主要结论 | 第38-39页 |
| 4.2 政策建议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