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传播媒介论文

混合现代性:媒介化社会的传播图景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1页
引论第11-32页
    1.1 作为问题与语境的现代性第11-16页
        1.1.1 现代性已经千疮百孔了吗?第12-13页
        1.1.2 现代性问题的中国境遇第13-14页
        1.1.3 混合现代性第14-16页
    1.2 歧义与纷争:两个概念的历史第16-27页
        1.2.1 现代性第16-24页
        1.2.2 媒介化社会第24-27页
    1.3 思路、方法与框架第27-32页
        1.3.1 研究思路第27-28页
        1.3.2 研究方法第28-30页
        1.3.3 内容框架第30-32页
2 混合现代性与媒介化社会第32-48页
    2.1 混合现代性的理论构架第32-40页
        2.1.1 现代性的理论谱系与生成路径第32-37页
        2.1.2 混合现代性的中国描述第37-40页
    2.2 媒介化社会的层级构建第40-48页
        2.2.1 媒介化社会的形成逻辑第41-42页
        2.2.2 媒介化社会的层级构建第42-48页
3 个体体验:纵横交错的传媒近用感悟第48-74页
    3.1 理论与现实视野中的中国受众第48-54页
        3.1.1 从宣传对象到意义生产和媒介使用者第49-50页
        3.1.2 参差不齐的受众分布第50-54页
    3.2 媒介资源:个体的认知与占用第54-59页
        3.2.1 它闯入了“我”的生活第55-56页
        3.2.2 “接活”——联结内外第56-59页
    3.3 媒介内容:千差万别的感知与移置第59-67页
        3.3.1 给“宅”或“迷”一个理由第60-64页
        3.3.2 在变与不变之间第64-67页
    3.4 混合现代性中的个体化第67-74页
        3.4.1 混合现代性与个体化第68-71页
        3.4.2 “造梦空间”:媒介为日常生活定向第71-74页
4 社区图景:现代性的追求与媒介资源利用第74-99页
    4.1 传媒与社区第74-81页
        4.1.1 社区概念与传播之间的关系第74-76页
        4.1.2 中国乡村社区的衰落与重建第76-79页
        4.1.3 传媒何为?第79-81页
    4.2 个案分析:一个少数民族社区的认同再造与媒介实践第81-90页
        4.2.1 缘起第81页
        4.2.2 断裂的历史第81-84页
        4.2.3 接续的努力:从星星之火开始?第84-86页
        4.2.4 交流与媒介实践:内外兼修与新旧杂糅第86-89页
        4.2.5 小结第89-90页
    4.3 为社区定向——一个乡村社区的互联网实践第90-99页
        4.3.1 互联网与乡村社区的现代性问题第90-92页
        4.3.2 边缘重生的可能与现实第92-95页
        4.3.3 力量与路径: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第95-98页
        4.3.4 小结第98-99页
5 趋向中心:国家传播战略的路径与样态第99-125页
    5.1 现代性进程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之争第100-106页
        5.1.1 国际传播秩序的初步奠定第102-103页
        5.1.2 国际传播秩序的新旧之争第103-106页
    5.2 中国国家形象:从“他塑”到“自塑”第106-115页
        5.2.1 国家形象与“他塑”的中国第106-108页
        5.2.2 “自塑”中国国家形象的努力第108-115页
    5.3 隐藏的逻辑:作为方法的华语电影第115-125页
        5.3.1 华语电影发展中的外国力量第116-118页
        5.3.2 华语电影的依附与突破第118-121页
        5.3.3 作为方法的华语电影第121-125页
6 无边的想象与现实隐忧第125-138页
    6.1 想象无边:人与制度第125-130页
        6.1.1 媒介想象与个体的人第125-129页
        6.1.2 制度空间的想象第129-130页
    6.2 媒介入侵与现代性的隐忧第130-138页
        6.2.1 媒介入侵日常生活第132-135页
        6.2.2 现代性的深层隐忧第135-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0页
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工作和研究成果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一致性模糊偏好关系的群体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文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