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知识联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第12页
        1.1.2 我国知识联盟发展的关键——创新第12页
        1.1.3 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力和重要载体——联盟创新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创新点第16页
    1.4 论文框架第16-18页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8-27页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第18-19页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级第18页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第18-19页
    2.2 关于知识联盟的研究第19-21页
        2.2.1 知识联盟的形成研究第19-20页
        2.2.2 知识联盟的概念研究第20页
        2.2.3 知识联盟的特征研究第20-21页
    2.3 关于协同创新的研究第21-26页
        2.3.1 协同创新概念的研究第21-22页
        2.3.2 关于协同创新的实证研究第22-23页
        2.3.3 联盟相关的协同创新研究第23页
        2.3.4 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第23-25页
        2.3.5 协同创新绩效的评价研究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相关研究理论及关键技术第27-39页
    3.1 知识联盟相关理论第27-29页
        3.1.1 知识联盟的概念第27页
        3.1.2 知识联盟的特征第27-28页
        3.1.3 知识联盟类型及作用第28-29页
    3.2 协同创新相关理论第29-31页
        3.2.1 协同创新的由来第29-30页
        3.2.2 协同创新的概念第30页
        3.2.3 协同创新的特征第30-31页
        3.2.4 协同创新的意义第31页
    3.3 协同创新绩效相关理论第31-32页
        3.3.1 协同创新绩效的定义第31-32页
        3.3.2 协同创新绩效的评价第32页
    3.4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第32-37页
        3.4.1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第33-35页
        3.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步骤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及协同创新绩效关系模型构建第39-52页
    4.1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结构第39-40页
    4.2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第40-49页
        4.2.1 企业自身素质第40-43页
        4.2.2 协同创新资源第43-44页
        4.2.3 协同创新环境第44-47页
        4.2.4 联盟成员关系第47-49页
    4.3 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绩效关系模型的构建第49-51页
        4.3.1 研究假设汇总第49-50页
        4.3.2 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绩效关系模型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及协同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第52-76页
    5.1 研究方法第52-58页
        5.1.1 统计方法与分析思路第52页
        5.1.2 研究变量及其测量第52-56页
        5.1.3 样本数据收集第56-58页
    5.2 样本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58-66页
        5.2.1 信度分析第58-59页
        5.2.2 效度分析第59-66页
    5.3 模型的构建及假设检验第66-73页
        5.3.1 结构方程模型设定及路径图第66-68页
        5.3.2 整体理论模型检验第68-71页
        5.3.3 数据描述性统计第71-72页
        5.3.4 假设验证第72-73页
    5.4 结果分析第73-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第76-77页
    6.2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77页
    6.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87-90页
附录B 调研企业名录(部分)第90-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1-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沟通的供应链伙伴间相互依赖与联盟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