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研究--以长沙市洋湖垸绿道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2-25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背景 | 第25-37页 |
2.1 相关概念认知 | 第25-32页 |
2.1.1 绿道 | 第25-27页 |
2.1.2 游憩型绿道 | 第27-28页 |
2.1.3 公共设施 | 第28-29页 |
2.1.4 公共设施在游憩型绿道中的作用 | 第29-32页 |
2.2 相关理论背景 | 第32-35页 |
2.2.1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体验与知觉 | 第32-33页 |
2.2.2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共生与持续 | 第33-34页 |
2.2.3 人文关怀视角下的人性化设计 | 第34-35页 |
2.2.4 景观设计学视角下的系统与整体 | 第35页 |
2.3 小结 | 第35-37页 |
3 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的构建 | 第37-51页 |
3.1 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建设内容 | 第37-42页 |
3.1.1 交通服务设施 | 第38-39页 |
3.1.2 游憩服务设施 | 第39-41页 |
3.1.3 商业服务设施 | 第41页 |
3.1.4 环境卫生设施 | 第41-42页 |
3.1.5 安全保障设施 | 第42页 |
3.2 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 第42-46页 |
3.2.1 交往互动性原则 | 第42-44页 |
3.2.2 生态持续性原则 | 第44-45页 |
3.2.3 景观艺术性原则 | 第45-46页 |
3.3 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构建技术路线 | 第46-51页 |
3.3.1 调查挖掘阶段 | 第47-48页 |
3.3.2 整理分析阶段 | 第48-49页 |
3.3.3 导入规划阶段 | 第49-50页 |
3.3.4 设计调整阶段 | 第50-51页 |
4 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的调查与现状分析 | 第51-61页 |
4.1 项目介绍 | 第51-52页 |
4.1.1 长沙洋湖垸绿道区位信息 | 第51页 |
4.1.2 长沙洋湖垸绿道设计定位 | 第51-52页 |
4.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52-53页 |
4.2.1 调研内容 | 第52-53页 |
4.2.2 调研方法 | 第53页 |
4.3 调研现状 | 第53-60页 |
4.3.1 绿道总体环境评析 | 第53-58页 |
4.3.2 绿道空间活动透析 | 第58-59页 |
4.3.3 建成绿道设施解析 | 第59-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5 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设计实践 | 第61-78页 |
5.1 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设计策略 | 第61-64页 |
5.1.1 景观化设施的契合与多元 | 第61-62页 |
5.1.2 互动性设施的人性与集约 | 第62-63页 |
5.1.3 自动化设施的引入与创新 | 第63-64页 |
5.2 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总体规划 | 第64-67页 |
5.2.1. 北入口—坪塘大道路段 | 第65页 |
5.2.2 坪塘大道—洋湖路大桥路段 | 第65-66页 |
5.2.3 洋湖路大道—南入口路段 | 第66-67页 |
5.3 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设计细节 | 第67-75页 |
5.3.1 标识信息设施的可识别性设计 | 第67-68页 |
5.3.2 游憩服务设施的趣味性营造 | 第68-72页 |
5.3.3 环境卫生设施的可持续性呈现 | 第72-74页 |
5.3.4 环境照明设施的景观化改善 | 第74页 |
5.3.5 商业服务设施的自助化展现 | 第74-75页 |
5.4 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的价值实现 | 第75-78页 |
5.4.1 公众主体意识的加强 | 第75-76页 |
5.4.2 政府管理理念的完善 | 第76-7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8页 |
附录一: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图形示例表 | 第84-86页 |
附录二:长沙市湘江西岸绿道公共设施调研分析表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