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港口工程论文--各种港湾和港口论文--渔港论文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3页
1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9页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第19-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21页
        1.4.2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4.3 研究方法第22页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2-24页
        1.5.1 论文的创新点第22-23页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3-24页
2 多功能渔港及其关联概念阐析第24-30页
    2.1 渔港的概念、功能与分类第24-26页
    2.2 多功能渔港的内涵界定与发展特征第26-27页
        2.2.1 多功能渔港的内涵界定第26页
        2.2.2 多功能渔港的发展特征第26-27页
    2.3 多功能渔港与关联概念的比较分析第27-30页
        2.3.1 多功能渔港和渔港经济区的概念区分第27-28页
        2.3.2 多功能渔港和渔港经济区的联系第28-30页
3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现状分析第30-41页
    3.1 山东省渔业发展概况第30-32页
    3.2 山东省渔港发展历程第32-33页
    3.3 山东省渔港基本情况第33-34页
    3.4 山东省渔港功能多元化发展现状评价第34-41页
        3.4.1 评价目的第34-35页
        3.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5页
        3.4.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35-37页
        3.4.4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第37-41页
4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的制约因素分析第41-48页
    4.1 山东省部分渔港的实地调研情况第41-44页
        4.1.1 寿光市羊口渔港的调研第41-42页
        4.1.2 昌邑市下营渔港的调研第42-43页
        4.1.3 青岛市沙子口渔港的调研第43-44页
    4.2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的制约因素总结第44-48页
        4.2.1 渔港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第44-45页
        4.2.2 渔港发展不受重视第45页
        4.2.3 渔业村镇发展落后第45页
        4.2.4 功能拓展空间不足第45-46页
        4.2.5 投融资渠道单一第46页
        4.2.6 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第46-48页
5 国内外多功能渔港建设的经验借鉴第48-57页
    5.1 国外多功能渔港建设经验第48-52页
        5.1.1 美国第48-49页
        5.1.2 日本第49-51页
        5.1.3 韩国第51-52页
    5.2 国内多功能渔港建设经验第52-57页
        5.2.1 台湾地区第52-54页
        5.2.2 浙江省第54-57页
6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的战略规划与实施对策第57-79页
    6.1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57-59页
        6.1.1 指导思想第57页
        6.1.2 基本原则第57-59页
        6.1.3 发展目标第59页
    6.2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的功能拓展模式第59-62页
        6.2.1 加工制造主导模式第60页
        6.2.2 水产品交易主导模式第60-61页
        6.2.3 渔人码头综合模式第61-62页
        6.2.4 渔港经济区投资带动模式第62页
    6.3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的布局规划第62-73页
        6.3.1 基本思路第62-63页
        6.3.2 沿海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分布情况第63-70页
        6.3.4 沿海渔港集群的空间布局体系第70-73页
    6.4 山东省多功能渔港构建的实施对策第73-79页
        6.4.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第73-74页
        6.4.2 纳入地区发展规划第74页
        6.4.3 拓宽投融资渠道第74-75页
        6.4.4 创新运营管理体制第75-77页
        6.4.5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第77页
        6.4.6 加强渔民组织建设第77-7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7.1 结论第79-80页
    7.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附录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历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成永磁直线发电机的汽车自供电磁流变减振器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缺陷图像检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