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理想教育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4页 |
一、 中学生理想教育概述 | 第14-17页 |
(一) 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内涵 | 第14页 |
(二) 中学生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三) 国外中学生理想教育考察 | 第16-17页 |
二、 中学生理想教育的科学依据 | 第17-20页 |
(一) 中学生理想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1.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信念的理论 | 第17页 |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理想的理论 | 第17-18页 |
3.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 第18页 |
(二) 中学生理想教育的现实理由 | 第18-20页 |
1. 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需要 | 第18-19页 |
2. 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 第19页 |
3. 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 第19-20页 |
三、 中学生理想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0-26页 |
(一) 中学生理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23页 |
1. 中学生理想的现状 | 第20-22页 |
2. 中学生理想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二) 中学生理想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3-26页 |
1. 社会方面原因 | 第23页 |
2. 学校方面原因 | 第23-24页 |
3. 家庭方面原因 | 第24页 |
4. 中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 第24-26页 |
四、 加强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 第26-34页 |
(一) 加强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原则 | 第26-27页 |
1. 科学性原则 | 第26页 |
2. 主体性原则 | 第26页 |
3. 层次性原则 | 第26-27页 |
4. 实践性原则 | 第27页 |
(二) 加强中学生理想教育的途径 | 第27-30页 |
1.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 第27-28页 |
2. 建设有理想的教育者队伍 | 第28页 |
3. 加强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28-29页 |
4. 重视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 | 第29页 |
5.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理想教育 | 第29-30页 |
(三) 加强中学生理想教育的方法 | 第30-34页 |
1. 加强生活理想教育的方法 | 第30-31页 |
2. 加强道德理想教育的方法 | 第31页 |
3.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的方法 | 第31-32页 |
4. 加强社会理想教育的方法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附:中学生理想现状调查问卷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