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述 | 第19-26页 |
2.1 创业教育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1 创业意识 | 第19页 |
2.1.2 创业能力 | 第19-20页 |
2.1.3 创业教育 | 第20页 |
2.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 第20-22页 |
2.2.1 注重创业意识培养 | 第20-21页 |
2.2.2 注重受教育者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 第21页 |
2.2.3 注重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 第21-22页 |
2.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 第22-23页 |
2.3.1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 第22页 |
2.3.2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由之路 | 第22-23页 |
2.4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2.4.1 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2.4.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3.1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 第26-28页 |
3.1.1 问卷的设计 | 第26页 |
3.1.2 现状的调查 | 第26-28页 |
3.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的成就 | 第28-30页 |
3.2.1 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形式多样化 | 第28-29页 |
3.2.2 创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正不断深入 | 第29页 |
3.2.3 制订了相应的关于创业教育的管理办法 | 第29页 |
3.2.4 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培训在高校逐步开展 | 第29-30页 |
3.3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3.1 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健全 | 第30页 |
3.3.2 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 第30-31页 |
3.3.3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 | 第31-32页 |
3.4 影响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 第32-34页 |
3.4.1 传统文化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冲突 | 第32-33页 |
3.4.2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够深入 | 第33页 |
3.4.3 创业教育政策有待完善 | 第33-34页 |
3.5 国内外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做法与启示 | 第34-38页 |
3.5.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做法 | 第34-35页 |
3.5.2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做法 | 第35-36页 |
3.5.3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做法 | 第36-37页 |
3.5.4 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 第39-48页 |
4.1 创业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 第39-40页 |
4.1.1 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 | 第39-40页 |
4.1.2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 | 第40页 |
4.1.3 坚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统一 | 第40页 |
4.2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 第40-47页 |
4.2.1 树立创业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 第41-42页 |
4.2.2 培养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 第42-43页 |
4.2.3 构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 第43-45页 |
4.2.4 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 第45-46页 |
4.2.5 完善创业教育的政策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