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教育纠纷仲裁制度的构建--以高校教育纠纷解决方式为视角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高校教育纠纷辨析 | 第10-17页 |
2.1 高校教育纠纷概念的分析 | 第10-13页 |
2.1.1 高校教育纠纷的定义 | 第10-11页 |
2.1.2 高校教育纠纷中法律关系分析 | 第11-12页 |
2.1.3 高校教育纠纷的特征 | 第12-13页 |
2.2 高校教育中纠纷产生的原因 | 第13-14页 |
2.3 高校教育纠纷的分类 | 第14-17页 |
2.3.1 教育民事纠纷 | 第14-15页 |
2.3.2 教育行政纠纷 | 第15-17页 |
3 高校教育纠纷仲裁基本原理探析 | 第17-22页 |
3.1 教育纠纷仲裁概念界说 | 第17-19页 |
3.1.1 教育纠纷仲裁的含义 | 第17-18页 |
3.1.2 教育纠纷仲裁制度的特点 | 第18-19页 |
3.2 高校教育纠纷的可仲裁性分析 | 第19-22页 |
3.2.1 确立争议可仲裁性的意义与标准 | 第19-20页 |
3.2.2 高校教育纠纷的适裁性理由 | 第20-22页 |
4 域外仲裁性教育纠纷救济机制考察 | 第22-25页 |
4.1 美国 | 第22页 |
4.2 法国 | 第22-23页 |
4.3 印度 | 第23页 |
4.4 域外教育纠纷仲裁制度的借鉴 | 第23-25页 |
5 我国高校教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的现状评析 | 第25-31页 |
5.1 我国现存高校教育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 | 第25-28页 |
5.1.1 教育申诉制度 | 第25-26页 |
5.1.2 行政复议 | 第26-27页 |
5.1.3 行政诉讼 | 第27页 |
5.1.4 民事诉讼 | 第27-28页 |
5.1.5 人事争议仲裁 | 第28页 |
5.2 现存高校教育纠纷救济机制之不足 | 第28-31页 |
6 我国教育纠纷仲裁制度构建的基本设想 | 第31-40页 |
6.1 构建教育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31-32页 |
6.2 构建教育纠纷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 第32-35页 |
6.2.1 构建教育纠纷仲裁的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6.2.2 构建教育纠纷仲裁的基本制度 | 第33-35页 |
6.3 教育纠纷仲裁制度构建的具体设计 | 第35-38页 |
6.3.1 仲裁机构 | 第35-36页 |
6.3.2 仲裁员 | 第36页 |
6.3.3 仲裁范围 | 第36页 |
6.3.4 仲裁程序 | 第36-37页 |
6.3.5 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 | 第37-38页 |
6.4 教育纠纷仲裁的司法审查 | 第38-40页 |
7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 第44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