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生物大分子改性、组装及其乳液性能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9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大分子自组装第14-26页
        1.2.1 嵌段双亲共聚物自组装第14-17页
        1.2.2 生物大分子改性及组装第17-21页
        1.2.3 多组分复合组装第21-22页
        1.2.4 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应用第22-26页
    1.3 颗粒乳化剂第26-36页
        1.3.1 Pickering乳液概述第26-28页
        1.3.2 自组装纳米粒子稳定Pickering乳液第28-30页
        1.3.3 生物基Pickering乳液第30-34页
        1.3.4 功能乳液第34-36页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6-39页
第二章 葡聚糖改性、组装及乳液性能研究第39-63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实验部分第40-43页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第40页
        2.2.2 主要仪器第40-41页
        2.2.3 肉桂酸改性葡聚糖(Dex-CINN)的合成第41页
        2.2.4 Dex-CINN聚合物自组装第41-42页
        2.2.5 Dex-CINN聚合物纳米粒子接触角测试第42页
        2.2.6 Dex-CINN与扑热息痛(PCTM)复合纳米粒子PCTM/Dex-CINN的制备第42页
        2.2.7 扑热息痛包封率和载药量计算第42页
        2.2.8 纳米粒子在油-水界面的二次组装及乳液的表征第42页
        2.2.9 扑热息痛药物释放第42-43页
        2.2.10 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第43页
        2.2.11 Dex-CINN与葡萄糖(Glu)和维生素C(Vc)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3-61页
        2.3.1 葡聚糖的改性及表征第43-45页
        2.3.2 取代度对聚合物自组装及形貌的影响第45-47页
        2.3.3 聚合物浓度对自组装及形貌的影响第47-49页
        2.3.4 水的滴加速度对组装及形貌的影响第49-51页
        2.3.5 Dex-CINN纳米粒子的形貌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第51-54页
        2.3.6 PCTM/Dex-CINN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54-55页
        2.3.7 p H对PCTM/Dex-CINN复合纳米粒子性质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2.3.8 盐浓度对PCTM/Dex-CINN复合纳米粒子性质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第56-58页
        2.3.9 乳液的缓释性能第58页
        2.3.10 生物相容性研究第58-59页
        2.3.11 亲水性药物与Dex-CINN复合组装纳米粒子性质初探第59-61页
    2.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三章 透明质酸改性、组装及乳液性能研究第63-83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实验部分第64-67页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第64-65页
        3.2.2 主要仪器第65页
        3.2.3 L-苯丙氨酸乙酯改性透明质酸 (HA-Phe)合成第65页
        3.2.4 HA-Phe聚合物自组装第65页
        3.2.5 HA-Phe聚合物纳米粒子接触角测试第65页
        3.2.6 HA-Phe与木瓜蛋白酶(Papain)复合纳米粒子Papain/HA-Phe的制备第65-66页
        3.2.7 纳米粒子在油-水界面的二次组装及乳液表征第66页
        3.2.8 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第66页
        3.2.9 酶活测定第66页
        3.2.10 美白效果测定第66-6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7-82页
        3.3.1 透明质酸的改性及表征第67-68页
        3.3.2 HA-Phe聚合物自组装及其纳米粒子表征第68-69页
        3.3.3 取代度对囊泡尺寸和壁厚的影响第69-70页
        3.3.4 不同取代度自组装囊泡稳定的乳液性能第70-72页
        3.3.5 Papain/HA-Phe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第72-74页
        3.3.6 酶浓度对复合纳米粒子Papain/HA-Phe稳定的乳液性能的影响第74-75页
        3.3.7 p H对Papain/HA-Phe复合纳米粒子性质及其乳液性能的影响第75-77页
        3.3.8 盐浓度对Papain/HA-Phe复合纳米粒子性质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第77-79页
        3.3.9 油水比对Papain/HA-Phe复合纳米粒子稳定的乳液性能的影响第79-80页
        3.3.10 乳液的长期稳定性第80页
        3.3.11 生物相容性研究第80-81页
        3.3.12 乳液中酶的活性及美白效果第81-82页
    3.4 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多巴胺改性γ-聚谷氨酸的多级组装及乳液性能研究第83-102页
    4.1 引言第83-84页
    4.2 实验部分第84-85页
        4.2.1 主要原料及试剂第84页
        4.2.2 主要仪器第84页
        4.2.3 多巴胺改性 γ-聚谷氨酸(PGA-DA)的合成第84页
        4.2.4 Lys/PGA-DA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第84-85页
        4.2.5 纳米粒子在油-水界面的二次组装及乳液表征第8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5-101页
        4.3.1 γ-聚谷氨酸的改性及表征第85-86页
        4.3.2 PGA-DA和溶菌酶浓度对复合纳米粒子性质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第86-88页
        4.3.3 溶菌酶和PGA-DA的质量比对复合纳米粒子性质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第88-89页
        4.3.4 复合纳米粒子的表征第89页
        4.3.5 不同p H复合纳米粒子的乳液性能第89-92页
        4.3.6 乳液的长期稳定性第92-93页
        4.3.7 不同p H乳液的流变行为第93-94页
        4.3.8 不同盐浓度复合纳米粒子的乳液性能第94-96页
        4.3.9 乳液的长期稳定性第96-97页
        4.3.10 不同盐浓度乳液的流变行为第97页
        4.3.11 复合纳米粒子的乳化能力第97-100页
        4.3.12 温度对复合纳米粒子乳液性能的影响第100页
        4.3.13 不同油相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第100-101页
    4.4 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乳液的生物活性研究第102-113页
    5.1 引言第102-103页
    5.2 实验部分第103-105页
        5.2.1 主要原料与试剂第103页
        5.2.2 主要仪器第103-104页
        5.2.3 乳液中溶菌酶的活性测量第104页
        5.2.4 荧光光谱的测定第104页
        5.2.5 圆二色谱的测定第104页
        5.2.6 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第104页
        5.2.7 抗菌性能测定第104-10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2页
        5.3.1 乳液中溶菌酶的活性第105-107页
        5.3.2 p H对乳液中溶菌酶活性的影响第107-109页
        5.3.3 盐对乳液中溶菌酶活性影响第109-110页
        5.3.4 生物相容性研究第110-111页
        5.3.5 抗菌活性研究第111-112页
    5.4 小结第112-113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第113-115页
    6.1 主要结论第113页
    6.2 创新点第113-114页
    6.3 展望第114页
    6.4 不足之处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5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垂直钻井导向工具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核仁因子Bms1l在斑马鱼肝脏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