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形态学论文--动物胚胎学(动物发生学、动物胎生学)论文

核仁因子Bms1l在斑马鱼肝脏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1-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48页
    1.1 斑马鱼肝脏概述第17-23页
        1.1.1 肝脏功能和结构第17-18页
        1.1.2 斑马鱼肝脏发育调控第18-23页
    1.2 核仁的相关研究第23-32页
        1.2.1 核仁的结构第23-25页
        1.2.2 核仁组织中心第25-26页
        1.2.3 核仁的动态调节第26-27页
        1.2.4 核仁的功能及压力感受第27-29页
        1.2.5 核仁与疾病第29-32页
    1.3 核糖体小亚基(SSU)复合物及Bms1/Rcl1相关研究第32-38页
        1.3.1 核糖体小亚基加工体第32-35页
        1.3.2 Bms1/Rcl1复合物第35-38页
    1.4 DNA复制相关研究第38-48页
        1.4.1 DNA复制起始、进程和终止第38-41页
        1.4.2 内源性复制压力第41-43页
        1.4.3 外源性复制压力第43-44页
        1.4.4 细胞对复制压力的应答第44-46页
        1.4.5 复制叉阻抑点(RFB)第46-4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8-67页
    2.1 斑马鱼品系及饲养第48页
    2.2 细胞系培养第48页
    2.3 常规生化试剂及配方第48-50页
    2.4 DNA相关实验方法第50-52页
        2.4.1 斑马鱼基因组DNA提取第50页
        2.4.2 基因克隆第50-52页
    2.5 RNA相关实验方法第52-57页
        2.5.1 总RNA提取第52-53页
        2.5.2 总RNA中基因组DNA消化及纯化第53页
        2.5.3 RNA逆转录第53-54页
        2.5.4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第54页
        2.5.5 整胚原位杂交第54-55页
        2.5.6 Northern杂交第55-57页
        2.5.7 28S/18S rRNA比例检测第57页
    2.6 蛋白质相关实验方法第57-60页
        2.6.1 蛋白提取第57-58页
        2.6.2 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第58-60页
        2.6.3 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第60页
    2.7 Edu/Brdu掺入实验第60-61页
    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第61-62页
        2.8.1 单细胞悬液制作第61页
        2.8.2 细胞固定和渗透第61页
        2.8.3 Fabp10a免疫荧光标记肝脏细胞第61-62页
        2.8.4 核酸染色第62页
    2.9 细胞凋亡检测第62页
    2.10 显微注射第62-63页
        2.10.1 针头准备第62-63页
        2.10.2 液体注射第63页
    2.11 本课题所用的抗体列表第63-64页
    2.12 本课题所用的引物列表第64-67页
        2.12.1 不同品系斑马鱼鉴定引物列表第64页
        2.12.2 用于克隆的的引物列表第64-65页
        2.12.3 用于qRT-PCR的引物列表第65-67页
第三章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的获得和发育生物学描述第67-76页
    3.1 bms1l~(sq163)突变体概况第67-72页
        3.1.1 bms1l~(sq163)突变体的获得第67-68页
        3.1.2 bms1l~(sq163)突变体消化器官生长发育特异性受到阻滞第68-70页
        3.1.3 bms1l~(sq163)突变体肝脏起始和分化并没有受到影响第70-72页
    3.2 bms1l~(zjul)突变体概况第72-74页
        3.2.1 bms1l~(zjul)突变体的获得第72-73页
        3.2.2 bms1l~(zjul)突变体消化器官生长发育受到阻滞第73-74页
    3.3 bms1l~(sq163)和bms1l~(zjul)双杂合突变体肝脏生长发育受到阻滞第74-76页
第四章 Bms1和Rcl1蛋白的互作第76-83页
    4.1 Bms1和Rcl1是核仁蛋白第76-78页
        4.1.1 斑马鱼肠道和肝脏细胞中的Bms1和Rcl1共定位于核仁中第76-77页
        4.1.2 人源HepG2细胞中的Bms1和Rcl1定位于核仁中第77-78页
    4.2 Bms1和Rcl1能相互结合第78-80页
        4.2.1 体外过表达人的Bms1和Rcl1能相互结合第78-79页
        4.2.2 斑马鱼Bms1l和Rcl1能相互结合第79-80页
    4.3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中存在着异常的Bms1l表达水平第80-83页
第五章 Bms1l在核糖体前体RNA转录和加工过程的功能研究第83-87页
    5.1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中18S核糖体RNA生成量减少第83-84页
    5.2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中pre-rRNA的加工异常第84-85页
    5.3 bms1l~(sq163)突变体中pre-rRNA的转录增加第85-87页
第六章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中核仁形态研究第87-91页
    6.1 bms1l~(sq163)突变体中核仁数目增加第87-89页
    6.2 bms1l~(zjul)突变体中核仁体积增加第89-91页
第七章 rDNA复制叉和P53信号通路第91-101页
    7.1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核仁中的rDNA复制叉被阻滞第91-92页
    7.2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中存在DNA损伤反应第92-93页
    7.3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中P53信号通路被激活第93-95页
    7.4 bms1l~(sq163)/p53~(M214K)双突变体能部分拯救小肝脏和小胰腺的表型第95-98页
    7.5 在肝脏特异性过表达Def不能拯救bms1l~(sq163)突变体小肝脏表型第98-99页
    7.6 bms1l~(sq163)突变体肝脏细胞不存在凋亡现象第99-101页
第八章 bms1l~(sq163)突变体的肝脏细胞周期异常第101-107页
    8.1 bms1l~(sq163)突变体中处于S期的肝脏细胞比例上升第101-105页
    8.2 bms1l~(sq163)突变体中G2至M期的肝脏细胞比例下降第105-107页
第九章 bms1l突变体的肝脏细胞DNA复制异常第107-112页
    9.1 bms1l~(sq163)和bms1l~(zjul)突变体肝脏细胞在进行持续的DNA复制第107-108页
    9.2 bms1l~(sq163)突变体肝脏中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细胞比例上升第108-110页
    9.3 bms1l突变体中cyclinE1的转录水平上升第110-112页
第十章 结论和讨论第112-118页
    10.1 结论第112-113页
    10.2 讨论第113-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4页
作者简介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大分子改性、组装及其乳液性能研究
下一篇:神经干细胞中PFK-1对神经发生的负调控作用